寧廉滋溜一口酒落肚,對百里恪說道:“元日這頓酒喝完了,咱們就也別上外頭瞎逛遊,都老老實實回家寫摺子。”
聞言,百里恪撂下酒盞,手捻鬍鬚,沉聲說道:“楊相爺那邊,不知有何部署?”
他們與楊相爺雖說都是大皇子這頭的,相互間卻沒有聯絡。
寧淑妃與楊皇后在後宮裡倒是時不常的聯手給柳媞製造些不痛不癢的小難堪,小麻煩。但是,到了外間,寧廉兄弟倆與楊相爺幾近水火之勢。
再加上前番寧廉在永寧宮搶了楊相爺的風頭,恐怕這會兒楊相爺都沒消氣呢。
“嗐,咱們就做咱們該做的!你管老楊頭那麼多呢?!”寧廉喝了酒,嘴上就沒個把門的,直呼楊相爺為老楊頭,不知道的還以為在喚自家僕役。
“晉堂,話可不是這麼說吶!”不等百里恪出聲,百里忱率先說道:“晉堂,陛下襬明瞭要冊封大皇子為太子。咱們順著這情勢給陛下上摺子,讓陛下在早朝時,揪住這幾道摺子當話把,本意沒錯。可摺子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好啊。上頭寫些什麼,也有講究,深了不行,淺了也不行。若能得楊相爺襄助,遣詞措辭拿捏拿捏分寸,那這幾道摺子起的作用,就大不一樣啊。”
百里恪對百里忱所言很是認同,在旁附和道:“沛誠說的是。上次在永寧宮,要是我坐你跟前兒,準保不能讓你和楊相爺槓上。鬧成現在這地步,如何收場啊你說。”
彼時,寧廉確實有些得意忘形。過後想想,怎麼就非得爭那一時之氣?都忍這麼多年了,也不在乎多那須臾功夫呀。
寧廉垂首悶坐,沉思不語。
玉姝不禁對百里忱另眼相看。
恰如百里忱所言,楊相爺在朝中根基紮實,與三省六部的老臣子多少都有點交情,也能說得上話。像是冊立太子這麼大的事,並不是簡簡單單趙旭說句話,做出姿態就能成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身為臣子,揣摩出上意不難。難就難在是如何能把上意變成自己的意思,為皇上分憂奔忙。待事情辦成,還得叫皇上念念不忘這臣子的好處。
楊相爺在這方面,可說是心得頗多。否則,楊皇后做不了皇后,他也當不了丞相,更不能逐步分薄寧廉的權利。
玉姝思量片刻,說道:“百里少卿,可否聽某一言?”
誒?謝九有話說?
百里恪與寧廉對視一眼。
從涼州城到京都這一路上,謝九除了養病,就是寫寫畫畫,得了空閒教婢子小僕讀書認字,沒做什麼正經事。
由於謝九是東穀人,百里恪對他也有些避忌,並非傾心相交。
寧廉知道謝九來歷,認為她不該過多接觸政務,也就很少與她說有關南齊朝堂上的人事與各派關係。
到了京都以後,大皇子趙堯的賞賜,先後三次送到靖善坊謝府。
箇中意思,相當明顯。
趙堯重視謝玉書,所以,趙堯也希望與他一派的,不管楊丞相也好,百里恪寧廉也罷,都能重視謝玉書。
楊相爺尚未有機會結識謝玉書,他的態度還不明朗。不過,無論如何,楊相爺看在大皇子面上,都不會為難謝九。
可百里恪和寧廉與楊相爺畢竟不同。他倆是大皇子親口承認的臂膀。身為臂膀,哪有給主子拆臺的道理。
是以,這位謝九的話還是聽聽的好。
喜歡凰矜請大家收藏:()凰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