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佈局不合理,幾個臥室相互連通,動線奇葩,導致人住在裡面沒有任何隱私可言。
要想進入客廳得先經過主臥,因為主臥空間大,時間長了就成了公共雜物間。
另外,房間裡雖然有兩個洗手間,可一個在主臥裡,因為佈局問題反倒成了公共衛生間。
前業主也是一對老人住在主臥,兒女和孫子各自一個臥室。
孫子的臥室裡沒有洗手間,每天起夜都會驚動兩位老人,一點隱私也沒有。
另外最尷尬的就是兒子兒媳的次臥,雖然也有獨立的衛生間,可要進廚房得先經過他們的次臥。而老頭老太都有吃夜宵的習慣,每次半夜去廚房拿東西都像是小偷一樣,還有幾次碰到了尷尬的場面,一度讓老人和兒子兒媳的關係尷尬。
另外就是動線的問題,幾乎每個房間都跟樓梯連通,陌生人可以輕鬆的進去,導致大白天的每個房門都要鎖好,老人才能安心地開始一天的生活。
第三個問題就是潮溼,結構牆不能動,衛生間的位置也尷尬,每次洗澡熱氣不能很好地排出去,整個房間都顯得溼漉漉的,加上老人本身就有關節炎,一家人也就產生了搬走的念頭。
問題擺在明面上,可沈曼卻沒有急於做設計,而是等nie到了才讓史進跟nie一起尋找解決方法。
看上去,沈曼真的把nie當成了江海的設計師助理,用的那叫一個順手,這次出門都不帶喵喵了。
nie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跟史進抱怨:“我明白了,我在爺爺那不叫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在沈總監這才是真的不得不低頭。爺爺說了,要是沈總監覺得我的‘工作’有問題,他不會付給我工資。對了,他不給我工資,我能不能去維權啊?”
史進嘿嘿一笑,說了一句讓nie很無語的話:“姑娘,這裡是中國,給你爺爺幹活,就算不給你錢,罵你一頓你都沒地方說理去。”
沈曼其實一開始就看穿了老爺子的心思。
nie的爺爺叫蔣偉平,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沈曼就覺得耳熟,後來她上網查才查到,蔣偉平居然是跟錢學森那一批去美國留學的科技人才。
所以他當初放棄搞研究而留在美國經商不是不想回國,而是困難和阻力重重,首先他的學校和導師就不想讓他離開。
那代人的愛國情有多深我們是無法感同身受的,蔣偉平顯然是想讓子女們也回國的。
而看房子的時候,蔣偉平並沒有去,雖然nie說是爺爺行動不便,但這個解釋顯然有些牽強。
畢竟那棟房子很特殊,是文保建築,還是名人的故居。
蔣偉平能把這麼重要的一處房產送給孫女,足可見他想把孫女留在中國的心思。沈曼也正是猜到了這點,才要求nie也參與到房子的設計中去。
沒有什麼比親身實踐更能瞭解中國文化的,何況史進是個很願意分享的人,沈曼相信在設計這個案子的過程中,nie一定能瞭解一些中國文化,甚至愛上中國文化。
雖然讓客戶參與設計細節有些違背沈曼的職業素養,但如今的沈曼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心裡已經沒有那麼強烈的不適感。
有些規則是可以打破的,有些規則也是需要打破的。
不知不覺中,沈曼其實已經對鴻銘獎的理念有了更深的感觸,而此時此刻的沈曼卻不再執著於獲得鴻銘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