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馬車就到了褚彥甫長安城西側的私宅,也就是印刷的場地。
褚彥甫帶著朱罡烈走了進去,裡面的下人都在各自忙碌著。
褚彥甫叫過一個老者,大概四、五十歲的樣子,身材瘦小,留著山羊鬍,說道:
“畢老,這是朱罡烈小郎君,這幾天他都會在這裡指導你們活字印刷的操作,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他,一切都要聽從他的指揮。”
說完又對朱罡烈說道:
“朱小郎君,這位是畢福升,你可以叫他畢老,以後這裡就由他管理。”
畢福升馬上給朱罡烈行禮道:
“畢福升這廂見過朱小郎君!”
朱罡烈也回禮道:
“畢老客氣了。”
褚彥甫待兩人行完禮,問道:
“畢老,工匠們刻好的字模都拿過來沒?”
畢福升答道:
“少爺,工匠們已經拿了兩套不同規格的字模,其他規格的字模還在雕刻中。”
褚彥甫聽了,點了點頭,這花大價錢請來的工匠的確效率高,就這麼一會功夫就已經雕刻出兩副字模出來了。
接著說道:
“那先帶我們去看看字模!”
畢福升點頭稱是,就帶著褚彥甫和朱罡烈來到一個廂房內。
畢福升走到房間一角,不知道從哪裡搬來一個箱子,開啟鎖,其中一套字模就存放在裡面。
朱罡烈拿起一個字模看了看。
這個字模和印章的大小差不多,是用膠泥做的。
因為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料字模沾水後會變形,而且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所以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時候使用的就是膠泥。
當初朱罡烈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褚彥甫當然很是贊同,不用木板的話又省了一筆可觀的支出。
這字樣雕刻的紋理分明,鐵畫銀鉤,一看就是出自大師之手。
朱罡烈不由讚歎道:
“這字模雕刻得可真不錯!”
褚彥甫得意地說道:
“這些工匠可都是我花大價錢請來的。這次我讓他們多雕刻幾副規格不同的字模,以後總會用的到這,就像這兩副字模,規格稍稍有些不同,我們印刷詩集,一般是一頁列印一首詩,詩篇會有長短,但是紙張的大小統一,我們就可以採用不同規格的字模,字少就用大一點的字模,免得大紙小字看起來不和諧。”
朱罡烈不由點了點頭,心裡暗讚道:這褚小郎君的腦袋瓜子可轉的真快,還沒開始印刷,就把這麼細節的事情都想到了。
看完字模,朱罡烈很是滿意,又問道:
“畢老,松脂和印板都準備好了嘛?”
畢福升回答道:
“這些都已經準備好了,請少爺和朱小郎君隨我來。”
兩人跟著畢福升來到一個大房間,現場就是一個小作坊。
畢福升指著房間一角的幾排陶缸,說道:
“那些就是松脂!”
又指著邊上擺放的木箱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