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大補湯後,朱慈烺本想將那十名才人叫過來培養一下感情,可擔心張嫣又誤會他荒銀無道,只得作罷。
“陛下,這是這兩年內太后和公主的全部記錄!”
偌大的寢宮內,只有許蘭一人站在朱慈烺身前,捧著兩本厚厚的賬冊。
而讓張嫣和坤興公主看見賬冊上所記錄的內容後,必定會大驚失色,同樣也會如墜冰窖。
上面記錄著兩人這兩年來的一言一行,去過哪裡和誰接觸過,說過什麼話,全部都記錄的詳細無比。
所有人都知道朱慈烺已經成立了內廠和西廠,也知道兩廠的具體職能,可誰都不知道兩廠的廠督是何人。
若是張嫣在這裡,立即就會明白,她一直信任有加,視為左膀右臂的御林軍統領許蘭,便是那最為神秘的內廠廠督。
朱慈烺接過冊子翻看了起來,看完後,便放在了一邊,衝著許蘭說道:“今後內廠不用再監視太后和公主了。”
“是陛下!”
許蘭趕忙答道,其實她也不想監視太后和公主,尤其是太后,每每想到此處,心中都非常的愧疚。
許蘭走後,朱慈烺便拿了個火盆,親自將冊子撕掉燒燬,嘴角也是苦澀不已。
不過對張嫣竟然在偷偷寫小說,也是非常的詫異,但想想也就釋然了。
接下來的兩天,朱慈烺一直都在和十位才人培養感情,至於科舉的事兒,他並不打算插手,最多也就會試的時候,看看有沒有什麼大才來應試理科。
朱慈烺在皇宮也只是窩了五日,便呆不住了,第六日便悄悄的殺往了龍江造船廠。
對此張嫣是既欣慰又無奈,欣慰的是烺兒並非那種貪戀女色,荒銀無道的昏君。
無奈的是,烺兒同樣也不是能在宮中認認真真處理政務的正經皇帝。
龍江造船廠,經過四年多的經營,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砸下去,如今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最輝煌的明初時。
各種工匠管事加起來超過了二十萬人,可同時開工建造千擔以上的大海船一百艘,千擔以下的中小船隻,每年更是能建造上千艘。
此刻,一眼望去,江邊的船臺根本就望不到盡頭,無數的人頭圍繞著一排排的船臺忙碌個不停,乒乒乓乓聲不絕於耳,場面盛世壯觀。
而船臺的後方,則是一間間寬大的磚瓦房,同樣密密麻麻,足有數千間之多。
這些廠房,都是和造船相關的作坊,有製作帆布麻繩,有加工木板材料的,也有製作油漆,桐油,銅釘的。
更遠處更是有一座火藥廠和鑄炮廠,鑄鐵廠,可以說龍江造船廠的工藝設施已經相當的完善。
然而,雖然在管理和規模上都已經遠遠超過了明初時,但由於許多技術和圖紙的失傳,導致造船廠始終無法建造出理想的大海船。
直到去年買了一艘西班牙的大海船,工匠們將其拆解,再結合大明現有的造船技術,才終於設計出來了兩款理想中的大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