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武三年,秋,對峙了將近三月的明軍和清軍終於薊鎮以北展開了決戰。
可無論是朱慈烺,還是多爾滾,得知了對方出戰的兵力後,都明白這決戰,多半隻是徒有虛表。
同樣雙方也都第一時間就看出了各自打的算盤。
明軍的十五萬步兵,按照左右中三軍,分成了三個大的軍陣,每個大軍陣,又由八個小軍陣組成。
總計24個小方陣,在方圓十里的平原上,整齊有序的排列著,極為壯觀。
大軍離後方的大營也不過才五里,完全稱得上是背營而戰,等著建奴的騎兵和步兵主動來攻打。
而建奴這邊,五萬騎兵雖然逼到了明軍軍陣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可正面的五萬漢兵,離明軍足足有十里,顯然同樣是打算引誘明軍去攻打,然後退往營中,讓明軍去攻營。
此時,正午已過,兩軍都沒有率先發起進攻,而是互派使者不斷的挑釁,指責對方怕死懼戰。
多爾袞指責明軍怕死,本來大軍出營後,雙方應各自向前推進十里。
可明軍只推進五里便停了下來,導致現在兩軍步卒還隔了十里,無法接戰。
朱慈烺則是指責清軍騎兵怕死不敢主動進攻步兵,只敢在一旁窺視,至於為何不按照規矩推進十里,只推薦五里根本就懶得解釋。
看著朱慈烺的回覆,多爾滾也是氣的不行,望著遠出的明軍軍陣,臉色也是凝重無比。
一旁的洪承疇,雖然摸著鬍鬚,神色澹定,心中同樣無法保持平靜。
因為十五萬步卒,排列的整整齊齊,大小坐落有致,給人的視覺衝擊,實在太過震撼。
如此規模龐大的軍陣,只要明軍不自亂陣角,再多的騎兵衝上去恐怕都是送死,無論是一起從四面八方衝鋒,還是一波一波的衝鋒,都不可能撼動,最後反而會陷進去。
“先生,那小皇帝擺明了是不打算主動進攻,坐等我軍去攻打,這可如何是好?”
“為今之計,也只得先試探一下虛實,在想破敵之策。”洪承疇緩緩說道。
好不容易將明軍的主力約出大營決戰,有了消滅的機會,打肯定是要打的,但也不能盲目的衝上去。
多爾袞點點頭,雖然他已決定和明軍拼命,但如莽夫一般直接這樣撞上去,也是不可取的。
於是派出了一萬騎兵前去試探,至於步兵,根本就沒打算讓他們主動進攻。
雙方在僵持了足足一個時辰後,建奴的一萬騎兵終於脫離了大隊,奔著明軍殺來。
然而著一萬騎兵,也只是在明軍的外圍賓士,時不時做出衝鋒的架勢進行試探。
雖然明軍三個大方陣之間,互相隔了一兩裡,每個小方陣之間也有一兩百步,但一萬騎兵卻只敢從大方陣之間穿過,卻不敢從小方陣之間穿插。
建奴的騎兵時不時也會逼近到小方陣百步內騎馬射箭,但幾乎都被方陣的弓箭手和火銃兵打的狼狽而逃。
每個小方陣都是以營為單位,補充了幾百火器兵,人數在六七千人左右。
長予兵在前,刀盾兵和長槍兵居後,弓箭手和火銃兵則是在最裡面,至於火炮則是全部集中到了中軍。
所以建奴的騎兵都是避開了中軍,只是洗擾左軍和右軍,但半個時辰下來,幾乎是一點便宜都沒佔到,反而被火銃和弓箭射死了好幾百騎。
中軍指揮高臺上的朱慈烺,始終都老神在在的坐在椅子上,悠閒的喝著茶,似乎對戰場的局勢不怎麼關心。
而遠處的多爾滾和洪承疇見面對騎兵的威壓,明軍的各個方陣別說出現混亂,就是連騷動都沒有,也是徹底不再抱任何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