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算了,一個武將還頻頻插手江南黨爭的事兒,以至於最後帶兵去幫東林黨逼宮,結果為了抵禦左良玉,福王和馬士英只得讓江北四鎮迎戰。
結局就是雙方打的不可開交,韃子大軍趁機南下,輕而易舉就攻佔了江北,襄陽,左良玉病死,兒子帥軍投降滿清,高傑死於內鬥,劉良左,劉澤清投降,黃德功一人獨木難支,最後戰死。
而這邊被東林黨人罵做無恥小人的馬士英,卻選擇為大明殉國,滿口仁義道德,反對招降闖賊殘部,要為崇禎報仇的錢謙益等人反而開城做了漢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不內鬥,左良玉老老實實的鎮守湖廣,江北四鎮一起鎮守淮北,哪怕不聯合劉芳亮,李過等闖賊殘部,也是能牢牢守住半壁江山的。
因為本來馬士英憑藉著首輔身份和皇帝的信任,是能夠壓制得住江北四鎮的。
可東林黨人為了奪取兵權,竟讓史可法這個兵部尚書前往江北督師。
名為督師,實則是挑撥拉攏,果然一番操作下來,讓四鎮勢如水火,最後狗腦子都差點打出來。
所以說南明之所以敗亡,與東林黨人的爭權奪利,是分不開的。
正事兒幹不了,拖後腿拆臺那是一套一套,有這種豬隊友,馬士英和福王不被坑死才怪。
馬士英離開御書房,回到文華殿後,仍然壓制不住心中的亢奮。
大權在握,又有皇帝的全力支援,一眾閹黨也都十分的興奮,馬士英立即就讓南直隸各州府縣官員,一月之內,將各級衙門中吏員的詳細名單職務全部報上來,逾期或者虛報瞞報者,一律革職查辦,又讓吏部尚書負責招募考核秀才。
隨著皇帝的詔書和內閣的政令發出,整個南直隸所有的官員士紳文人,都知道大明要變天了。
一些久考不中的秀才,甚至是做夢都想當官的舉人,立即就火急火燎的殺往南京,準備參加吏部的考核。
而各地的知縣知州知府們,也都不敢懈怠,都明白這個時候誰敢敷衍了事,必定會被殺雞儆猴。
但也不妨他們趁機大撈一筆,各地衙門中的大小吏員,幾乎都被自家的官老爺狠狠的敲詐了一筆。
有的吏員為了獲得高品級,更是不惜花重金賄賂知州知縣,想讓他們虛報職務。
對此馬士英早有準備,各地衙門的名單職務報上來後,一口氣派出了一百多名巡察御史,前往各地一一核實。
凡是虛報的官員一律就地革職,交由東廠法辦,由巡察御史接替職務,行賄的吏員直接抄家下獄,由當地駐軍執行。
東廠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分部已經遍佈湖廣,南直隸,浙江江西,現在向福建和兩廣快速延伸。
派出去的巡察御史,同樣都是想當官想瘋了的新科進士,所以根本不是錢能賄賂得了的,個個都恨不得將所在地的官員老底都查出來。
不過以前的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馬士英卻是不管,只抓這次的虛報瞞報和不報。
儘管如此,一時間整個南直隸落馬的文官,抄家下獄的吏員還是數不勝數,文官幾乎達到了一半之數。
東林黨人自然不甘心當看客,各地計程車紳地主,同樣也不甘心就這般坐以待斃,雙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雖然不敢將矛頭直接對準皇帝和新政,卻敢將矛頭對準馬士英一眾閹黨。
一時間整個南直隸的輿論都是一邊倒,都是狂噴馬士英的,什麼居心叵測,結黨專權,意圖謀反都弄出來了。
同樣一些被吏部刷下來的秀才舉人,也心生怨恨,在宮門口跪求請願,指責馬士英任人唯親,吏部考核不公。
馬士英可不是紅娘子,面對如此聲勢浩大的討伐,也是壓力山大,有些坐不住了,不得不前往皇宮求見陛下,一則想試探一下皇帝的態度,二則尋求心理上的安慰。
可惜朱慈烺已經忙著去佈置造船大業了,接見的依然是張嫣。
“馬愛卿,陛下已經去了龍江造船廠,走的時候留下了話,讓你不要怕,只管放手去做,儘快將吏治整頓好,四月份之前必須完成,然後開始編戶造冊,丈量土地。”
張嫣說完,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如今吏治進行的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