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馬愛卿果然不愧是謀國老臣,對馬愛卿的能力,朕還是相信的,不過除此之外,所有的吏員還要全部對調一下。”朱慈烺點點頭,然後說道。
“陛下聖明,老臣不及萬一。”
馬士英也是一愣,隨即便倒頭拜道,他沒想到陛下竟想的比他還周到,還要絕,所以此刻卻也並非完全吹捧,而是打心底裡敬服。
同時也明白,陛下心中恐怕早就有了一套完善的新政實施計劃。
前期的駐軍,派妓女向百姓解說,開設皇店,整頓鹽業,如今的整頓吏治,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是在為實施新政做準備,每一步又都關係著新政的成敗和成效。
心機之縝密,手段之老辣,很難想象這些都是一名長於宮中的少年皇帝能想出來的。
想到這裡,馬士英也是感慨不已,老朱家總算是出了一名英明神武的皇帝,文官們輸的一點都不冤。
“此次新政,事關我大明未來百年國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馬愛卿只管放手去幹,不要有任何顧慮,今後三品以下官員愛卿可自行任免,事後上報即可!
新政一旦成功,你馬士英便是我大明的中興之臣,名聲功績比之那於少保,張居正,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臣蒙陛下信任,唯以重任,老臣願為陛下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馬士英激動得老淚縱橫,跪在地上渾身都抖動個不堪,再次被小皇帝的魄力震撼到了。
什麼叫做聖君?這就是聖君呀,三品以下官員自行任免,活脫脫的就是要讓他馬士英排除異己,在文官中說一不二。
這般放權,又有兵馬支援,只要皇帝不動搖,什麼樣的新政還實施不下去?
“好,愛卿儘管放心,朕最不恥的就是那種卸磨殺驢的古之昏君,今日朕便向你保證,卿不負朕,朕絕不負卿!”
這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稅,只是新政的皮毛,後續還有諸多驚天動地的改革,愛卿心中要做好準備。
這是關於土地方面的詳細政策計劃,你回去看看,有沒有不妥之處,如果沒有待吏治整頓完畢後便立即實施。”
朱慈烺說完,便掏出一本冊子遞給了他,至於其他方面暫時還不急著說。
他之所以選馬士英,是因為歷史上比起誇誇其談的東林黨人,這馬士英還是有些手段和能力的,見識也不錯。
比起魏藻德,侯恂,高宏圖史可法,錢謙益等人,能力和手段都要強的多,目前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歷史上,要不是錢謙益和高宏圖等東林黨人拆他的臺,沒準這傢伙還真能保住大明的半壁江山。
歷史上北京城被攻破,崇禎上吊的訊息傳至南方後,身為鳳陽總督的馬士英,便立即聯合江北四鎮總兵們,忙前忙後準備擁立福王繼位登基。
雖然東林黨人百般阻撓,想要擁立潞王,但終究還是敵不過有四鎮總兵支援的福王,畢竟福王繼位名正言順。
而福王前往南京監國後,作為擁立功臣的馬士英,自然是成為了文官之首的內閣首輔。
然後這傢伙便仗著福王的支援,一頓操作下來,將朝中的東林黨人打壓的死死,硬生生排擠出了朝堂。
最關鍵的是,當時馬士英提出要聯合招降逃至襄陽,南陽的闖賊殘部,共同對抗滿清,同時便於制衡在湖廣擁兵自重的左良玉。
可惜這一提議,卻遭到了東林黨人的強烈反對,並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將馬士英罵了個狗血噴頭,最後連福王都只得作罷。
畢竟他老爹就是被闖賊弄死的,崇禎也是被闖賊逼死的,面對東林黨人的責罵反對,那當真是沒有半點底氣反駁。
如果僅僅是這樣,南明恐怕還不會敗亡的這麼快,可東林黨人見鬥不過馬士英,被排擠出朝堂後,竟然絲毫不顧大局,讓侯恂慫恿左良玉,帶兵來南京勤王除奸伶,逼福王殺掉馬士英,重用東黨林。
當真是至死,都還在爭權奪利。
而左良玉也不知怎麼想的,竟然真的就傻傻的帶兵來勤王了。
當時左良玉在武昌擁兵百萬,只要是稍微有點見識和野心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揮兵北上,不惜一切代價奪下被闖賊佔據的襄陽重鎮,徹底鎖住荊襄入口,然後以整個江漢平原為根基,招賢納士,勤修內政,圖謀大業。
可左良玉是怎麼做的呢?將好好的一個湖廣弄的是千瘡百孔,只知破壞,不知生產,惹得整個湖廣計程車紳文人極為排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