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起身感慨了一句。
不過他相信明年若是再豐收,情況就要好上許多,由於地多人少,每人可都分了十畝的地。
要是明年也能達到畝產一石,每戶三口人,就能收穫三十石糧食,哪怕上交一半給朝廷也還有十五石。
三人頓頓吃白麵,一年下來最多也就消耗八石,還能剩下七石糧食,二兩銀子一石,可以賣十四兩,若是再加上織布所得,那當真一下子就翻身了。
當然,隨著天下太平各地都豐收,糧食的價格肯定會大減,但只要沒有官吏的欺壓盤剝,和苛捐雜稅,其實百姓依然能過上好日子,起碼溫飽不愁。
然而,事實是歷朝歷代除了開國那段時期,天下的百姓從來就沒吃飽過,就更別提頓頓糧了。
“奴婢相信,只要有陛下在,天下的百姓,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的,那些軍戶可都念著陛下的好,聽說分到糧食和田地後都是跪在地上大哭,朝著北京方向給陛下磕頭,有許多頭都磕破了,拉都拉不起來。”
朱慈烺聞言沉默了一會兒,又問道:“織布作坊的那幾百女工都熟練了嗎?”
“回陛下,已經熟練了,每人都織了一匹布出來,奴婢去看過還不錯。”
“好,織布機也已經打造出來了兩萬多臺,也是時候給百姓們一個驚喜了,正好現在是農閒時節。”
隨即朱慈烺便就作出了相應的安排。
而接下來的幾天,京城附近的各衛所軍戶們都沸騰了。
按照各軍劃分,這次同樣成立了四個都司,永平府被分為薊鎮都司,下轄的30個軍屯變成了十五個衛,每個衛差不多隻有兩萬人左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同樣兩個生產大隊也合併成了一個千戶所,兩千人左右,兩個生產小隊合成了一個百戶堡,不過並沒有搬家,只是相臨居住。
比起大同宣府朔州三個都司,每個都司都有七八十萬到一百萬人,京城這四個都司都只有可憐的30萬人。
沒辦法,老人孩子大多都餓死病死了,甚至被吃掉了,只剩下青壯男女。
京城東北面的都司名為順義都司,治所就設在順義縣,東面都司為玉田都司,治所設在玉田縣。
南面治所設在固安,為固安都司。兩府轄下的州縣也並沒有裁撤,不過也就能管到城裡的人,四野的百姓幾乎都成了軍戶。
而各衛的官衙大多也都設立在城中和大點的鎮子裡。
此刻,順義都司轄下的一個百戶堡內,兩個生產小隊近兩百名軍戶,全部都齊聚在了村口的曬穀場上。
看著擺放著的一架架織布機都是指指點點,好奇的議論著,顯然大多數婦人都已經不認得織布機了。
這兩百人幾乎都是青壯男女和極少數少女,十歲以下的孩童一個沒有,四十歲以上的老者同樣沒有,沒成家的年輕小夥子也參軍去了。
不過幾乎有一大半婦女都大著肚子。
若非有剛分到這裡的小旗總旗們,恐怕整個百戶堡連兩百人都湊不齊。
“哥,百戶大人說的好像是要將這些織布機賣給我們呢,還說今後讓咱們織布。”
xiaoshuting.
一名少女看著自己的兄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