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朱慈烺先是帶著周遇吉在外朝宮內,檢閱了一番自己的御林軍。
只見校場上萬餘大漢將軍,個個身材魁梧,披甲執銳,站得標杆筆直。
這一萬人,除去原有的三千大漢將軍,剩下的七千人全是這半月來,從數十萬流民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壯。
經過七八日將養和簡單操練,再配上嶄新的棉甲腰刀,此刻倒也像模像樣。
不是朱慈烺不想多招,而是沒有那麼多兵器甲冑。
光是為了湊齊這七千套,他就幾乎將城中所有的鐵匠收刮一空,集中到兵仗局,然後加班加點才打造出來。
何況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作為他的御林軍,絕對不能盲目擴招。
這七千人不但身材魁梧,性格也屬於老實憨厚的那種。
家眷也都被接到了皇城內安置,並許諾打退賊軍後,每戶授田十畝。
所以這些人雖然加入不久,卻是對朱慈烺最忠心的一批人。
“周愛卿,朕的這些御林軍如何?”
“回陛下,這些御林軍軍容嚴正,精氣十足,假以時日,歷經戰陣後,必能成為一支強軍勁旅。”
周遇吉拱手回道。
“呵呵,不錯,朕的這些御林軍,還缺乏操練,又沒有實戰經驗,現今也確實只能算做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朱慈烺見他沒有一味的吹捧,不但沒有在意,反而更加的欣賞他。
自己這支御林軍的欠缺,他比誰都清楚。
“陛下聖明!”
剛剛周遇吉也是猶豫了半晌才選擇實話實說,可說完後就有些後悔了。
畢竟陛下雖然英明,有明君之姿,但畢竟年幼,現在見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豁達的直接承認,提著的心總算放下。
同時心裡也是非常興奮激動,大明總算出了一位物實的明君,中興有望呀。
隨即,朱慈烺又帶著他來到了皇城東南角的京營校場,這裡駐紮著唐通的八千人和原先的兩萬京營。
最後才去檢閱勳貴們湊出來的八萬大軍,這些人也將是守城的主力。
這八萬人駐紮在城內各處,有一半都是勳貴們的家丁奴僕和分支子弟。
剩下的同樣是招募而來的流民青壯。
這就使得八萬人涇渭分明,一眼就能看出區別。
那些奴僕家丁都穿著緊身短打,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精氣神兒也還算足。
那些子弟則是腰懸長刀,身披甲冑,有少數更是穿著高階的三文甲,魚鱗甲,腰跨寶劍,裝扮簡直五花八門。
而那些精壯就有些寒酸了,別說甲冑,連身上的衣服都還是以前的流民乞丐裝,每人也就一杆長矛。
不過從面色來看,這些日子應該吃的飽飯,由此可見,勳貴們還是非常上心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些日子,勳貴們同樣日日來軍營親自督促操練。
“定國公,這些將士們沒有甲冑也就算了,但起碼得弄一身統一的軍服吧?”
“是老臣一時疏忽,未能考慮周全,望陛下恕罪,這就命人去置辦。”
定國公趕忙答道。
其實在他看來,能給這些泥腿子飯吃,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
完全沒必要再浪費給他們置辦軍服,反正到時候只需他們提槍上城,殺敵即可,奈何這小皇帝事多,也只得尊從。
“這樣吧,朕從內庫中調一些銀錢,大戰在即,每人再發二兩銀子的軍餉,多餘的就用來置辦軍服吧。”
朱慈烺自然明白這老傢伙不是疏忽,而是吝嗇,想想還是決定撥一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