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就算他什麼也不會,有房子有老婆本也娶得趙芳芳了。何況這些家底都是靠他自己掙來的?在考慮兒女婚嫁的時候,一般不止要考慮門戶如何,也要考慮男方有沒有本事。
要是有本事的話,就算家裡差一些也不要緊,畢竟還要對日後想吧。
華姐兒也插了一句嘴:“這是一門極好的親事了,雖說無父無母,也沒有兄弟姐妹,這樣會少人幫扶。可是人家已經自己混出頭了,那有沒有這些也就沒妨礙了。而這時候沒得父母兄弟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整個家裡就夫妻兩個過日子。芳姐兒嫁過去就能當家,還不要照顧婆婆小姑。”
這話說的很直白,不過市井裡的小姑娘就是這樣,絲毫不掩飾這方面足夠現實的想法。
不過這門親事再好也沒有用了,因為孫氏不滿意。因為人家準備的老婆本只是一個年輕人娶老婆的正常所需,包括聘禮、喜宴之類。至於說那種打算靠女兒發財的,他是供應不起的。
“後來周賣婆又給你二伯母介紹了一個,是甘泉街上賣胡餅的錢大有。錢大有家裡還算是殷實了,自己也在做買賣,成親之後分家出來獨立並不成問題——他家也早給他準備好了成親的房子和錢。不是我話多,你家兩個堂姐是容貌出眾,還是女紅過人?再不然就是十分會持家?家裡有錢的很,將來嫁妝豐厚?都不是吧,既然這樣,那就該找一個差不多的勤懇人。不這樣,難不成還指望嫁到大戶人家做少奶奶?”秀姐兒的言辭不可謂不犀利。
她的話說的不算好聽,但這就是事實。市井街坊的女孩子早早就懂得這些了,根本看不上趙鶯鶯二伯母的做派——當然是二伯母的,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家的女孩子婚事都是由孫氏一手操辦。
小麻雀也補充道:“因為這兩件事,周賣婆也惱了,覺得你二伯母不是誠心想嫁女兒的。所以和你二伯母吵了一架,然後不歡而散。聽說吵的時候可兇,周圍的鄰居隔著院牆都聽的清清楚楚。”
趙鶯鶯因為祖母方婆子的關系,自然和周賣婆很熟。她給別人家做媒是什麼做派趙鶯鶯不知道,但是因為和祖母方婆子交好,所以給自家做媒都是很好的。趙蓉蓉和趙萱萱的婚事都是她保的媒。
到了二房這邊,她依舊沒有打折扣,給孫氏介紹的人都算不錯了,至少是二房的條件之下,能夠找到的最合適的了。或許還有條件稍好一些的,但是都不如她介紹的這兩個這麼‘實惠’——有些婚事是表面上看著好看,其實內裡有苦說不出的。
周賣婆不肯替趙芳芳趙芬芬做媒之後孫氏很快找了別的媒婆,有了周賣婆失敗的兩個例子,之後請的媒婆自然很清楚孫氏是想要什麼了。要知道周賣婆介紹的人已經很不壞了,這樣還不點頭,根本不是圖有更好的人家,因為圖也圖不上!
很明顯的,孫氏對於兩個女兒的幸福並沒有什麼考慮。就像上次的趙蕙蕙一樣,她想要到手的只有錢而已。既然是這樣,媒婆也不用多費心了,只看那些娶不著媳婦的老光棍和有錢鰥夫。這可是黃花大閨女,他們中或許有人出不起錢,不過總會有出的起的。
不過這件事顯然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定下來的,所以到現在為止,所有的事情都還只是流傳,趙芳芳趙芬芬都還沒有定親。
趙鶯鶯忽然想起當初參加趙蕙蕙婚禮的時候,趙萱萱說的話——‘仔細算算,趙芬芬趙芳芳兩個今年也十五歲了,現在開始說親,明年十六歲出嫁稍早了一些,但也算正常。一嫁嫁兩個,兩份的聘禮二嬸該收的手軟了。’
‘趙芬芬趙芳芳之後再過兩年,趙蓮蓮那丫頭也就差不多,趙芊芊則是比趙蓮蓮小兩歲——咱們二嬸可以兩年一次收成了!五個丫頭累積下來可不是一筆小錢,到時候趙蘊那小子是不用發愁了。那小子就算是個傻子,也能買到一個媳婦。’
當時聽了就不大舒服,現在想來一切成真,更加齒冷。
只不過這種事又能如何,做兒女的婚事都捏在父母手裡。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替兒女著想的,盡可能替兒女配個好的。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自然也就有了趙福和孫氏這樣的混賬夫妻。
說了許多這樣讓人不舒服的,到底還是有好訊息的。趙鶯鶯就道:“也不止是都是這些煩心事兒,像我堂姐萱姐兒她今年年底就要嫁人了,也是周賣婆給保的媒,是兩邊都十分滿意的好婚姻,真是喜事兒啊!到時候你們去不去我大伯家吃酒?”
“當然要去,都是街坊鄰居的,不去湊份子的話,將來家裡辦喜事誰會來捧場?”秀姐兒倒是說的很實在,大家都笑了起來。
大概是天氣涼爽起來,方便了大家出行,並不止這一天來了小夥伴。這不,緊接著第二天,趙鶯鶯小姑趙嘉,帶著曾月娥曾雪梅,趕著楊家的小馬車就回到了趙家,
趙嘉回來的時候滿臉嬉笑,看上去春風滿面的樣子。不過趙鶯鶯的眼睛尖,一眼就看出來她眉宇之間有一些晦暗侷促,想來她的婚姻生活不錯,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好人前說的麻煩。
趙嘉表面上沒有露出什麼,和善地誇了趙鶯鶯趙芹芹,還抱了抱趙茂這個小胖墩。相比以前,她抱小胖墩的時間格外長。趙鶯鶯倒是猜測的到他的想法,顯然是想借著小胖墩這個男孩,沾一沾‘運氣’,好能順利懷孕,然後生下兒子吧。
之後趙嘉就讓曾月娥曾雪梅留在外面,自己則是和方婆子進了正房東屋。一進去,臉上雖然還有笑意,喪氣的意思卻更加明顯了。
“你這些日子還好?上回不是說請大夫看了,說你絕沒有婦人病,怎麼如今還沒懷上?”方婆子第一句話就問在了點子上,趙嘉希望自己可以生個一兒半女在楊家穩固地位,方婆子何嘗又不希望呢。
只不過說完這句話趙嘉就暴躁起來了,跳起來恨聲道:“我原來就是不大容易受孕的,不然當年也不會只有月娥和雪梅兩個了,而且她們兩個也是成親好幾年之後才有的,然後又是好些年沒有動靜。因為我這體質,我都開始求醫問藥了,偏偏楊四哥他說的好話,他上次不是喝醉了,可算是給我說了真話,說他惟願我不生孩子!聽聽,這是什麼話,這是他該說的嗎?”
這世道最重子嗣,不然也不會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的說法了。楊老四雖然已經有兒有女了,但是兒女不該是越多越好嗎?這話一說,就連方婆子也驚詫道:“姑爺為何這樣說?”
趙嘉恨聲道:“你道是為什麼,不過是愛惜以前的孩子,怕我有了孩子就格外疼愛自己的孩子,還因為這個孩子興起奪産的念頭。到時候兩頭都是他的親生孩兒,他如何去選也不對勁了。所以才說讓我別生孩子,免得鬧得家宅不寧!”
說這話的時候趙嘉嘴角一抹冷笑,方婆子也是無語。該說什麼,這件事站在趙嘉的角度來說何等殘忍!但是從楊老四那邊來說也不是毫無道理。很多這種娶了續弦的人家,最後就是因為類似的事情亂起來的。
當然,再多的理由也只是理由而已。說白了,楊老四就是隻願意過現在的好日子,不願意因為變動帶來可能的家宅不寧。在這其中,他並沒有想過如何協調一家人,如何協調自己的兒女,畢竟又不是所有續弦生了孩子的家庭都會變成那樣。
說到底,他懶得操這個心,而且怕的是操過這個心了,最終卻依舊家宅不寧。要是這樣的話,那就一開始不讓趙嘉生孩子就好了,圖的是一個一勞永逸。至於說趙嘉心裡一些怨恨,恐怕在他看來不過是小事。
他根本不懂女人,在他想來,他和趙家膝下有兒子,將來百年之後自然不會少她一炷香來供養。至於說親生兒女,趙嘉也並不缺,月娥和雪梅不就陪在她身邊麼,所以實在是想不到趙嘉因為這個而大動肝火。
只能說,他實在是太不懂得女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