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四想到了整個大家庭的和諧, 但是這種和諧無疑是以犧牲趙嘉的盼望為代價的。或許在他眼裡,趙嘉的盼望算不了什麼吧。其實這也不是他一個人這樣想, 這個世道很多時候都是不在乎女人的想法的。
就連方婆子都沒有什麼主意, 只能叫趙嘉忍耐:“這件事你先忍著,認真說起來,這孩子的事情根本說不準。你盼著他來的時候,常常不來。等到你不寄希望了, 那孩兒又來了。等你懷上了, 姑爺還好讓你不要?到時候么兒生出來了,恐怕他才是最喜歡的!”
么兒就是小孩子的意思,有句俗語叫做‘朝廷的長子,百姓的么兒’, 說的就是皇家和百姓之家最看重的孩子。皇家是嫡長子繼承, 至少嫡長子是最具有資格的繼承人,所以長子當然收到看重。至於百姓的小兒子, 一般人家喜歡小兒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事情除了按照方婆子的打算,其實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辦法了。趙嘉如今已經是人家的媳婦了, 而且人家好吃好喝地供著, 上下敬服, 趙家連打上門去的藉口都沒有。也就只能寄希望於趙嘉的肚皮了,認為這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
只不過趙嘉的肚皮顯然沒有那麼神, 直到十月份的時候,依舊沒有任何訊息傳來。這時候趙鶯鶯給她的‘觀音大士坐蓮花臺’收了最後一針,檢查了上下, 確定一絲紕漏都沒有了,這就把繡品用一塊綢布包袱包了起來。
“娘,我出門一趟!”趙鶯鶯說了一聲就出門,這繡品價值不一般,而且交貨日期已經迫在眉睫,真要是這時候出了什麼意外,趙鶯鶯可是無法可想的。所以一完工,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交貨。
趙鶯鶯出門王氏當然不會阻攔,只叮囑了一聲,就什麼都不說了。趙鶯鶯提著包袱也不停留,直往彩秀坊那邊去。彩秀坊的掌櫃的見趙鶯鶯來了,大喜過望:“哎呀呀。哎呀呀,稀客啊!昨日還說鶯姐兒好長時間不來了,沒想到今日就來了。”
趙鶯鶯提了提手上的包袱,笑著道:“我倒是想出門走走,只不過今年一整年都在忙這幅繡品,如何能出的來!”
現在已經是十月底了,留冬月初五的最後交付日期其實也沒有幾日了。趙鶯鶯能提前交付繡品,也是讓掌櫃的鬆了一口氣。這時候左右看看,發現沒什麼重要的生意,就叮囑了信任的夥計機靈一些,然後就把趙鶯鶯請進了內房。
這是彩秀坊鋪面裡面一個小小的廳堂,看起來是專門做待客用的。雖然小,卻打點的很精緻,一溜的紅木傢俱,光澤瑰麗,顯然是好東西。也擺上了花瓶、差距、小古董等裝飾。趙鶯鶯之前雖然常來繡莊,這裡卻是第一次進。
掌櫃的特意在這裡看貨也是有原因的,這一次的貨可是非比尋常,在外面看實在是太紮眼了,還是在裡面看比較好——這是他平常和大主顧談生意的地方。
才一進來就讓人給趙鶯鶯上點心上茶,至於他自己是不必的。他要驗看繡品的,哪裡敢吃點心喝茶,要是一不小心損了繡品,到時候哭都來不及了!
一卷絲絹被展開,裡面是觀音大士坐蓮花臺的樣子不錯,佈局其實沒什麼出奇的地方。這就是繡佛像的特點了,這些東西都是早成了體例的,能有什麼不同,最多就是小細節的差別了。類似於觀音娘娘玉淨瓶裡插的楊枝你多一片葉子,我少一片葉子這樣。
但是正是這種相同才見功夫呢!有些人用上了金絲銀線,繡的富麗堂皇,然而滿打滿算也賣不了多少銀子。妄想以材質取勝卻忽略了技藝才是刺繡的根本,也算是捨本逐末了。
而有的人,寥寥幾色絲線而已,最後卻能巧奪天工,被貴家爭搶供奉。差別在哪裡,其實說不定技藝與技藝之間的差別也只是薄薄的一層紙的距離,然而就是這一層紙的距離,將大家與工匠區分開了。
趙鶯鶯這幅繡品沒有簡素到只用幾色絲線,畢竟這是給太後娘娘做千秋節壽禮的,那麼素淨說不定訂貨人先不樂意了。
整幅的繡像只有幾處疏落,其餘的地方都是觀音大士繡像常用的背景,以及最重要的觀音大士。趙鶯鶯繡這幅繡圖的時候已經用上了上輩子繡佛像的大量心得——若說繡佛像的話,天底下恐怕能超過她上輩子的人,不超出一掌之數。
這輩子她還沒有上輩子大成時的功力,但是在這幅佛像上面總有八分所有的厲害了。以至於掌櫃的開啟繡圖愣神良久,過了好一會兒才嘆:“鶯姐兒這一回堪稱神針!要我說,您日後也不用繡別的了,幾幅佛像就足夠了。”
技藝好嗎?當然是最上等的技藝。但是要說彩秀坊沒有比趙鶯鶯強的繡娘,那是玩笑話。但是這不只是技藝的事情,有的人就是天生有靈性!趙鶯鶯這幅‘觀音大士坐蓮花臺’技藝上有別的繡娘可以達到,但是要找出一個能比趙鶯鶯繡的好的,掌櫃的心中認定,別說彩秀坊了,就是滿揚州都找不出一個來。
就像是佛寺請工匠造佛像一樣,差不多的佛像一定要請有名的工匠。為的就是厲害的工匠能造出一點點神佛的□□,信徒觀之只會更加虔誠!
趙鶯鶯的這幅繡圖裡,觀音大士眉目之慈和,姿態之神性慈悲,簡直讓人看一眼就要篤信這是真正的觀音娘娘該有的樣子——不是凡物!
曾聽人說,工匠耗費心血於一物,這樣的物品得了這樣的造化,往往會有一些靈性。這幅觀音大士圖讓掌櫃的甚至生出一種擔憂——該不會晚上娘娘就‘跑了’,去到靈山聽佛吧!
雖然是無稽之談,卻也可以看出趙鶯鶯這幅繡圖的成功。掌櫃的也不囉嗦,趕緊讓人去請定繡圖的管事,又請趙鶯鶯在外面等候。
管事來的時候也是滿頭大汗,他這一次負責府裡採辦千秋節壽禮的事情,責任重大馬虎不得。偏偏時間這樣緊,別的也就罷了,這繡圖哪裡是一朝一日能得的!等到現在,已經是最後的關頭了,他一直在著急繡品的事情。
其實也不止是他一個人著急繡品的事情,當時一同從京城出來下江南採辦壽禮的管事還有好幾家。有些人去往蘇州,有些人去往杭州,還有些人去往湖州,總之去到不同的州府也有利於他們訂貨,免得供不應求!
而揚州豪富繁華,因此繡莊林立,高明的繡娘頗多,所以留在這邊等繡品的管事還是有好幾位的。到了這最後的關頭,也不止他一個還在焦急等待。甚至說已經收到壓軸繡品的也只有一人而已。
但是說起那繡圖也只有搖頭:“實在是催的太緊了,出來的東西差強人意,回去的時候肯定免不了吃掛落!”
那繡圖這管事也見過了,好東西是好東西,聽說是大繡莊的四位繡娘聯手繡的。兩人一組,竟是日夜沒有停過,總算在十月的時候就把東西做出來了。但是怎麼說呢,就是有一種趕工出來的粗糙。糊弄糊弄沒見識的土鼈還好,見識過市面的積年老世家,哪裡會看不出來。
這些日子採買的其他繡品,就是作為陪襯的那些,陸陸續續繡莊都已經送來了。質量上乘,確實不愧是百年的大繡莊。只不過這些東西好不好都不打緊,壓軸正禮的繡品不好,那怎麼也是白搭。
正在焦急等待的時候總算有小夥計上客棧通知,請他去看繡品。鬆了一口氣是真的,這下趕得上冬月初五運禮物的船。但提起一口氣也是真的,東西沒見到之前一切都不能塵埃落定,要是東西實在太次,他這個管採辦的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您請看。”因為對趙鶯鶯的繡品有信心,所以掌櫃的連奉承的廢話都不說了。有時候那些東西都是小道,真的有底氣,哪裡需要那些!
採辦慢慢展開繡圖,開始的時候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但徹底展開之後他就把一整顆心放心了:“呀,掌櫃的,這是哪位大家的繡作,這樣的好東西也只有宮裡和世家的壓箱底了。都說如今什麼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可到底是揚州人傑地靈,竟然還能有這樣的好東西。”
好話誰不愛聽?掌櫃的哈哈大笑。
也是因為東西很好,管事上下檢查過無誤之後,就說定了明日過來勾賬。因為這些採辦都是京城來的,並不會在揚州本地常駐,所以他們的生意並不是逢節開銷。都是現結的!所以說掌櫃的為什麼要趙鶯鶯在外面等,為的就是等這邊認可,只有這邊認可了他才能拿到收貨的文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