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現在聽的這些秘密沒有那麼驚心動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小心留在心裡了,將來說出來了...那也就是說出來了而已,能有什麼事?這也是趙鶯鶯聽的格外有趣的原因之一。
“劉家的老閨女知道吧?”有個婦女故意小聲說話。說她是故意的是因為,她雖然壓低了聲音,但是這個聲音又恰好屋子裡的人都聽的清清楚楚。
“她能有什麼事兒?難道是能嫁出去了?若是這樣,她夫家還真是倒了八輩子的大黴。”之前那個頗為健壯的李二嫂露出一個不屑的表情,她當初做姑娘的時候就生的五大三粗,好在幹活兒上是一把好手,最後還是說上了一家差不多的人家。
不過當初她不管怎麼努力做活兒,還是有許多人嘲笑她的樣貌身材。所以現如今她最厭惡的就是那些生的嬌滴滴且不能做活的女孩子和媳婦,看到她們倒黴就十分開心——所以說,弱不禁風是比五大三粗好看,可是那能當飯吃?
“還真是!”原先低聲說話的那個婦女一拍大腿,聲音不知道拔高了多少。
李二嫂面露驚鄂,她只不過隨口一猜而已,根本沒想到能猜中。趕緊追問道:“說的是哪家的人家,誰家肯要她呀!而且這事兒不算小了,怎麼可能事先一點風聲也沒有!”
那知道詳情的婦女細細地說,原來劉家大閨女個再也留不下去了。劉家人再怎麼覺得不滿,門當戶對的人嫁不出去是事實,再加上前些日子手頭實在缺錢,所以悄悄定下了一個鰥夫。
這個鰥夫不算有錢,膝下又有兩兒一女,一般人家絕不會把黃花大閨女嫁到這樣的人家的。不過這鰥夫知道自家情形,願意出一大筆錢做聘禮。雖然這筆錢對於他來說是不小的數字,但是為了娶一個黃花大閨女,他自己覺得很值得。
“劉家覺得把女兒嫁給一個鰥夫,而且直接過去就做娘,臉面上有些掛不住,所以開始都是偷偷摸摸的做的,根本沒有人知道。我有一個表姐正是那鰥夫臨近的鄰居,昨日兩家來往的時候被她看了個正著,這還有什麼不知道的。聽說所有的禮都已經完畢,只等著雨停了選個好一些的日子過門。”
聽說是嫁個鰥夫,而且是有兒有女家世普通的鰥夫,李二嫂又恢複了鎮定,並且臉上飄過一絲難以察覺的鄙夷。
這種鄙夷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趙鶯鶯抬頭瞥了一眼,發現屋子裡的婦女大多數都有些這樣的感覺。
這其中的原因來自於這些婦女的婚姻價值觀,頭婚的可以鄙夷那些再嫁的回頭人。嫁的人也是頭婚的自然可以鄙夷那些嫁鰥夫的,而嫁的鰥夫還帶著兒女,那更是可以盡情鄙夷....凡此種種的鄙夷還有很多,而且這和婚後的實際生活情況沒有關系。
就像這位劉家姐兒一樣,她人都還沒有嫁過去呢,誰也不知道她將來日子如何。說不準到時候丈夫體貼兒女孝順呢?可是沒有用的,光是她嫁了一個帶著兒女的鰥夫,別的婦女就可以拿出來說笑一輩子。
“劉家大姐兒總算要出門子了,她家該唸佛吧?這樣她底下幾個妹妹也能開始說親了。我記得她家第二個女孩子今年也十七了,再等下去又是一個老姑娘。”李二嫂真的特別瞭解劉家,當然,也有可能是這種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劉家二姐兒和她大姐一個做派,除非又遇上一個鰥夫,不然哪有那麼容易!”這話說完,所有人笑了起來。
有一個婦女倒是說了句公道話:“底下最小的才只有十來歲,我看著劉家人也是知道之前養女兒的辦法不對路,所以格外嚴苛,什麼事兒都讓學著做呢。只不過這小姐兒要被她姐姐們帶累,有那樣的名聲在外了,劉家女兒都難嫁!”
一屋子人搖頭,有個挨著王氏坐的婦女看了看趙鶯鶯和趙蓉蓉便笑道:“說到教養女兒的事情,誰能比得上趙三嫂子!你們看看趙三嫂子家的女孩子,芹姐兒太小不去說,就看看蓉姐兒鶯姐兒,怎麼說怎麼說!我可是聽說了,姐兒們五六歲就開始學女紅了!”
所有人睜大眼睛去看趙蓉蓉趙鶯鶯,雖說女孩子學針線在五六歲到十來歲都正常。但是真的等到十歲再學的很少,而五六歲就開始學的也很少。這個年紀的孩子知道什麼,做都坐不住。可別讓她們現在就厭煩了針線,那以後可就有的磨了。
似乎是閑大家吃驚不夠,那婦女又接著道:“上一回我去趙三嫂子家串門,到了午飯的時候我要告辭,趙三嫂子送我出來的時候我就見到蓉姐兒鶯姐兒在廚房做飯,蓉姐兒如今已經能夠一個人料理廚房的事情了!”
聽到這個所有人是一片贊嘆。
廚房相對女紅來說是遲了很久的功課,因為廚房又要動火又要動刀,有些活兒還是力氣活。所以不敢讓太小的女孩子做,而且她們也做不動。一般來說,女孩子都是十三四歲開始跟著母親進出廚房,至於什麼時候能廚房裡的事情一把抓,這個看天賦。
天賦好的,在嫁人之前就能掌管廚房,這樣的女孩子很拿得出手,媒婆說親的時候也會特意提。天賦不好的,嫁人之後還要吃婆婆小姑的掛落。而這個掛落吃多久,只能說有的人直到自己有了兒媳婦了才不用吃。
不是手藝在那些年裡長進了,而是兒媳婦進門就不用她來做廚房裡的事情了。
所以趙蓉蓉能夠十五歲的時候就把廚房裡的事情一把抓,那絕對會引起贊嘆。同時趙鶯鶯才八歲就進出廚房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所以說,誰都別和趙三嫂子比。而且這還說明瞭一個道理,咱們不能溺愛這些姐兒。不然現在看是對她們好,將來就要悔斷腸。而對她們嚴苛呢?拿出趙三嫂子的樣子來,將來就知道了,這才是真對女兒好!”
趙鶯鶯看眾人說話說到自己身上了,忙低下頭,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的活計上面,不肯抬頭看眾人。
眾人當她小孩子害羞,並不以為意。只不過那個挨著王氏坐的婦女離趙鶯鶯趙蓉蓉也很近,隨意看了一下趙鶯鶯手裡的活計,然後就再也挪不開眼睛。
“哎呦呦,好巧的手,這又是做的什麼,鶯姐兒你給說說!”
原來趙鶯鶯帶著一把的珠兒線、金線和絲線,最上面用大頭針固定起來,然後飛快編織。因為東西細巧,她其他指頭都不用,只用小拇指靈活地勾、挑。就這樣繩線翻飛,中間居然一點也沒有滯澀纏繞,作品就一點點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