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鈺愣住,隨即啞然失笑:“...也是,是愚兄太急了。”
李文柏問:“趙兄,出什麼事了嗎?”
“的確有些古怪。”趙鈺說,“席間那個老為難你的孔正孔仲直,冠玉可還記得?”
“當然記得,當初在會試考場我還幫助過他呢。”李文柏說,“這仇真是結得莫名其妙,他真是因為對商人反感才對我做如此姿態?”
“誰知道呢,這些先不說。”趙鈺皺起眉頭,“瓊林宴時愚兄得到風聲,孔仲直的去向似乎已經定下來了。”
“哦?”李文柏好奇,“是去哪裡?禦史臺或大理寺?“
“我原本也這麼想。”趙鈺說,“可聽說,他會外放西州交合縣。“
“西州?隴右道?”李文柏不解,“交合縣是中下縣,他一個同進士,能去那裡任縣令?”
同進士外放任官,一般只能從縣丞或縣尉開始,若想外放一縣主官,就只能去貧困的下縣任從七品縣長。
中下縣雖然只比下縣高上半級,但主官也是七品縣令,按例該由七品以下官員升任,或直接外派進士,怎麼會輪到孔正呢?
“應該不是縣令。”趙鈺的回答不僅沒有解釋李文柏的疑問,反倒讓他更加不解了。
“不是縣令,莫非是縣丞或者縣尉?”李文柏瞪大眼,“朝廷這也太浪費人才了吧?”
“誰知道呢,外放而已,也可能是京官。”趙鈺揉揉鼻樑,“問題不在這裡,關鍵的是,孔正的去向不是我主動問起,而是有人故意吹到愚兄耳中的,我與其人素不相識,今科進士中與孔正有關系的也就是你了。“
“這是何意...”李文柏更加茫然,“莫非我也會外放交合縣?”
“或許吧,但願不是。”趙鈺正襟危坐,“但朝堂若真願意放你去北疆,想必也會安排人制衡於你,孔正分量雖輕,但勝在與你不合,為人又固執,牽制或者有限,監視卻是足夠了。”
李文柏一愣,隨即很快明白過來:“關中軍會常駐隴右?”
他一個小小的進士,在北疆唯一的關系也就是尚在和匈奴作戰的關中軍,要牽制於他唯一的原因,就只能是防止文武勾結了。
“談不上常駐,但一年半載應該不會挪動了。”趙鈺解釋道,“有燕王殿下坐鎮,陛下也放心,此次應該是打算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打垮匈奴再說吧。”
李文柏點頭表示理解,匈奴年年犯邊實在是太煩,今年南邊的叛亂已經平息,各地更是罕見的沒太多動蕩,關中軍也不用四處滅火,按照雍和帝的個性,也該到放手一搏的時候了。
“冠玉。”趙鈺看起來有些擔心,“你身份敏感,為何非要去北疆?其餘地方也有窮苦縣城,要想做出政績去哪裡都可以啊?何必非要讓陛下看你一眼?”
李文柏笑道:“趙兄無需擔心,不過是安個釘子而已,小弟只要始終忠心體國,又何必在意?再說了,這也只是謠言,還不確定呢。倒是趙兄,京城人多眼雜,要多加小心吶。”
趙鈺本也就是想提醒提醒李文柏,此時見達到了效果也不再多說,轉而聊起其他的事情來。
不一會兒,馬車晃晃蕩蕩地到了賀府門外,車夫傳來一聲吆喝:“少爺,李少爺,到大將軍府了!”
“好嘞!”李文柏答應一聲翻身下車,剛落地站穩就被撞了個滿懷。
“環兒?”李文柏驚訝地扶穩撲過來的李環兒,“你怎麼在大門口?”
“當然是等哥哥啊!”李環兒從兄長懷中抬起頭,一雙晶瑩透亮的大眼睛盈滿喜悅,“大哥高中進士,妹妹要第一個恭喜哥哥!”
“傻孩子,你豈不是等了一天?”李文柏又是感動又是心疼,“哥又不會跑,第幾個又有什麼要緊?”
“咳咳...”站在後面的趙鈺終於忍不住出聲打斷,“冠玉,這位是...?”
“哦哦,讓趙兄見笑了。”李文柏摸摸鼻子,連忙介紹,“這是家妹李環,環兒,叫趙大哥。”
李環兒眨巴著好奇的大眼睛打量著面前陌生的俊秀少年,禮貌地屈膝行禮:“趙大哥。”
“誒誒誒,好妹子快別拘禮。”趙鈺想要去扶又想起男女有別趕緊收回手,憋了半天只憋出這麼一句話。
不知道妹妹等了多久,李文柏兒拍了拍李環的頭:“環兒先進去跟老夫人打個招呼,免得老人家擔心好不好?”
“好的。”李環兒乖巧地點點頭,“趙大哥,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