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劉府,兩名精壯士卒站於門口守衛。
李寶榮來到了劉府的門口,劉府的家主劉赦是樂平縣司兵書佐,專管縣內兵役的事。他看著門口的兩位士卒,臉上掛起了一陣媚笑,“勞煩兩位差官通報一聲,我找兵書佐劉大人。”
一邊說著,李寶榮的手中一邊遞過去了一個錢袋,士卒低頭瞟了一眼,臉上不動聲色,手上卻極其快速的將錢袋收了起來。
收了錢之後,士卒對著李寶榮道,“在這等著,我去給你通報一聲。”
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收了錢才,士卒辦起事情來自然也要賣力一點,小跑著跑進樂平司,迅速來到了劉大人的門口,站在門外,高聲稟報道,“劉大人,縣商賈李寶榮求見。”
說完之後,士卒便站在門口,靜靜地等待著,過了一會兒,一個小廝出了房門,士卒比了個五兩的數,小廝才點點頭,賄賂士卒就五兩,那麼是條大魚,很快,房間內才傳來了劉大人的聲音,“讓他進來吧。”
聽著這話士卒恭敬的行了一禮,隨後這才轉身走向大門口。
而門口李寶榮則在來回渡步,當看見從府內走出計程車卒之後,雙眼一亮,隨後快步迎了上來,“差官大人,如何?”
話音一落,士卒瞥了李寶榮一眼,隨後才道,“跟我進來吧,劉大人答應見你了。”
聽見此言,李寶榮自然又是一陣,千恩萬謝,隨後便跟著士卒踏進樂平司的大門。
進入劉府後,一路之上,李寶榮眼觀鼻口觀心,根本不敢亂看,作為一名商賈子弟,李寶榮和官府打過不少交道,知道說不定一個輕微的細節便會得罪他人,所以為了避免犯忌諱,自然變得謹言慎行起來。
作為李家的嫡長子,李寶榮常年跟在李大海的身側,基本的察言觀色和個中道理,他都是懂得。
很快士卒邊領著李寶榮來到了劉大人的門口,士卒輕聲通傳一聲,得到劉大人的肯定之後,這才對李寶榮揮了揮手,讓他進去。
走到了這裡,李寶榮變得越發小心起來,走進房門之後,更是二話不說,直接跪了下來,行了叩拜之禮,“草民李寶榮拜見劉大人。”
而此時房間主位之上,一位面蓄長須,一臉威嚴的男子正坐於其中,聽完了李寶榮的叩拜之後才輕聲道了一句,“起來吧。”
李寶榮聞言依言站起,然而還不等他開口,劉大人便直接問道,“你找老夫有何要事?”
李寶榮小心翼翼從衣袖當中掏出了一疊東西。
他奉上之物並不是別的,而是一疊銀票,全部加起來就是一百兩。在這個時代,知縣的俸祿加祿米幾年也難有這個數字。而十兩就足夠一家四口生活一年有餘了。
而劉大人看著李寶榮奉上來的銀票,伸手一撚,確定了數目,嘴角微翹,輕笑著開口道,“這是何意?”
見著劉大人含笑的臉,李寶榮心中一喜,不敢有絲毫耽擱,連忙將自己的來意說了一遍,雖然李寶榮是藉助劉大人的手來對付李文柏,但是話語之間可不能說得這麼直白,所以他對劉大人所言的是,“聽聞朝廷正在對安南人用兵,家父在時用財抵兵役,草民就從來不同意,若天下人都這般,哪有現在我名震天下的大齊軍威,草民願為大人奉上一百兩錢財以作軍用,同時,草民還有一位胞弟,也希望能夠投身軍隊,以全報國之志。”
李寶榮的場面話說得十分好聽,但是劉大人能坐上這個位置,自然也是老狐貍一個,對於李寶榮的潛在意思如何不清楚,奉上一百兩錢財以做軍用,但等錢到了他的手裡,軍不軍用還不是他一張口說了算。
而且之後李寶榮又點明瞭,想讓自家弟弟當兵入伍,目的也就變得十分明確了。
顯然李寶榮自家兄弟之間並不和睦,所以想要借自己的手來除掉自家兄弟。
這一點劉大人看得十分清楚,不過這又關他何事,這件事情對於他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畢竟朝廷本就賦予了他招募府兵的任務,而且每家每戶,都必須有人服兵役。於是,他面上的笑容擴大,房間內原本有些肅穆的氛圍瞬間化開, “想不到你一區區商賈,竟然也有報效朝廷之志,當真是難得難得啊。”
李寶榮聽著笑聲,整個人也頓時輕鬆了不少。直接在一旁附和,“應該的,應該的。”
拿人錢財,劉大人笑道:“這是好事,冊子上我就替他記上了,到時候定然是有他名字的。”
李寶榮喜不自禁,不住躬身道謝。
見自己目的達到,李寶榮見劉大人也沒心思搭理他,他也識趣地不再多留,拍了幾句馬屁之後,便起身告辭了。
看著李寶榮離開的背影,劉大人拿著銀票數了數,嘴角掛起了一絲笑容,與他臉上那一副威嚴的模樣,極其不相符合,看上去頗為怪異。
李寶榮迅速離開樂平司,離開時,對著門口計程車卒笑了笑,算是打過招呼,不過士卒連看他一眼的奉欠,根本就沒做任何理會。
對此,李寶榮也毫不在意的向著李府而去。
回到李府中,李寶榮再一次與錢氏碰頭,錢氏看見李寶榮歸來之後,及笄上前,“事情辦成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