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泰問起孟河和馬奎的事情時,孟沖本來想一筆帶過,不去理會這件事情的。可是孟沖知道秦泰不會無的放矢,看來這個孟河和馬奎真的被秦泰懷疑了。孟沖要是不交代的話,不光光是隱瞞不報,有可能是同流合汙,為叛黨打掩護。為了自己的性命,為了將來不被孟河等人牽連,為了將來不因為這件事情下臺,孟沖決定對秦泰說出真相。
得知這個重要資訊後,秦泰終於明白了景王的真實意圖。景王做了兩手準備,他和徐階一起帶著其他的藩王去逼宮,最好能夠逼小皇帝下臺,他自己當皇帝。要是計劃失敗的話,景王利用自己的王爺身份光明正大的離開京城。同時這邊孟河帶人控制藩地,景王回來之後可以自立為帝也可以帶著一家老小離開藩地。只要手裡有錢有兵,景王到哪裡都是一個皇帝,甚至於可以和朝廷對峙。到那時老百姓會遭殃,天下又會不太平了。
秦泰親身經歷了好幾次風波,深知每一次災難幾乎都會波及到老百姓。無論是倭寇騷擾沿海,還是宮闈政變,其實最苦最受難的依然是老百姓。老百姓沒有做什麼,也沒有參與其中,但是最後最吃虧最受苦的人永遠是他們。江南本來是魚米之鄉,人間天堂,可是現在變得像一個人間地獄一樣。表面歌舞昇平之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初沒有災荒和戰亂之前,官商勾結大量兼併和侵吞老百姓的活命土地。利用各種手段逼著老百姓賤賣自己的房地産,老百姓對他們敢怒不敢言。發生倭寇事件後,地方勢力和官府不但不幫老百姓出頭,而且借機會對付老百姓。老百姓對趁火打劫的人敢怒不敢言,又對付不了手裡有武器什麼事情都敢做的倭寇,只好選擇死亡或者離家出走。大量土地因為無人耕種變成了荒地,更嚴重的是這些流離失所的老百姓成為了流民或者難民。他們流落異鄉無人照顧,不是餓死就是淪落為大戶人家的佃戶或者奴隸,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自己的故鄉。倭寇離開後官府和地方勢力為了沒收和兼併無主的田地幾乎翻臉,就算老百姓回來了自己的土地也成為了官府或者大戶人家的。
秦泰曾經偶然的看見過一份不完整的統計,那時秦泰剛好路過浙|江,拜訪在浙|江擔任重要職務的譚綸。譚綸讓秦泰暫時坐一會兒,秦泰就在譚綸的書房看見了這份下屬上報上來的秘密統計。象山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甚至於算不上一個縣,要不是因為是出海口的話,不會被大家熟知。但是當時讓象山在全國出名的原因是因為倭寇,倭寇七次大規模登陸浙|江,其中四次是從這裡進來的。不成規模或者小規模的沖擊更多了,幾乎每個月都有,象山成為了重災區。譚綸在剿滅倭寇收尾的時候,暗中派親信去象山調查資料,為的就是統計倭寇禍亂江南的直接證據。象山在倭寇沒有大規模進犯之前一共有三千八百多戶,一萬七千多人,其中士紳十三戶,商戶一百九十二家,從事捕魚的漁民和魚戶三千多人。倭寇進攻象山後,第一次象山軍民聯手抵抗了三天,因為武器裝備等原因,官兵撤退留下了無力抵抗外地的老百姓。倭寇佔領象山後,以老百姓不合作反抗他們為理由,屠殺了一大批曾經拿起過武器抵抗過他們的老百姓。七天七夜裡面,殺了近千人,奸|汙婦女無數,許多人家被搶被殺家破人亡。之後倭寇好像上了癮一樣,經常來這裡,這裡成為了倭寇肆意妄為的後花園。老百姓被逼離開自己的家鄉,也有一些年輕的漁民組織起來出海打倭寇,後來反被官府定性為海盜。十七年的蹂躪,十七年的折磨,等倭寇離開的時候象山幾乎成為了一座空城。年輕婦女被倭寇帶走成為了他們的玩弄物件或者奴隸,男子不是被殺就是離開了。走不動的不是成為了倭寇的眼線,就是任由倭寇屠殺為樂。有一個叫酒井太郎的倭寇,每一次來象山都會殺幾個人玩玩,就連走不動的老公公老婆婆也不放過,理由是他需要殺人練刀法,這些人在他看來不是人只是訓練的工具。官兵進駐象山後,大致統計了一下,象山有七老八十的老百姓九十多人,三家供倭寇享樂的飯館妓院算上老闆一共十九人,沒有一個是士紳,沒有一戶人家有成年男勞力。象山幾乎成為了一個空城,一個沒有人氣的地方。一年後一些老百姓回來,卻發現自己的田地成為了別人的,自己的房子不是被推倒重建了就是屬於了其他的佃戶的臨時住所。他們曾經去官府申述過,可是官府不理會說是官府和當地士紳一起決定的,決定不允許改變。這些象山老百姓只好離開或者留下成為佃戶,譚綸的親信統計時,象山有住戶七十八戶,大戶十七戶,幾乎所有的商戶都在大戶名下,土地兼併非常嚴重。鄉紳和老百姓的關系也十分不穩定,極有可能會造成沖突。
一個小小的象山都這樣了,可見整個浙|江,乃至於整個江南會是怎麼一個樣子?以秦泰曾經呆過的福|建莆田為例,原來老百姓安居樂業,雖然不是世外桃源,但是也是十分繁榮興旺的。可是當秦泰來到的時候,大戶都已經逃光了,商鋪全部關了門,老百姓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走不動或者不願意離開家鄉的老人。他們連自己的安全和溫飽都成問題,當然不可能做生意或者交易了。一個城市或者地區,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福|建之所以繁榮就是因為他們善於交易經商。大量海産品交易,外加內地和外藩貨物進出口,這才有了這裡的熱鬧和興旺。可是秦泰來到這裡之後感覺到的是悲哀和死氣沉沉,這種環境和氛圍下,絕對不可能有任何發展。秦泰離開的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有所好轉,但是也好不了哪裡去,原因是大戶們回來了官府又要開始重新丈量和劃分土地了。秦泰沒有權力插手,也不可能幫老百姓真正做主。這些人代表著地方勢力和官府,秦泰不可能對付得了這些人。之後幾年老鄉們經常帶口信給秦泰,秦泰也暗中關注著這裡的發展。雖然元氣有所恢複,但是絕對不可能恢複到以前鼎盛的時候。老鄉偷偷告訴秦泰,如今在全國各地當佃戶當奴隸最多的是浙|江、福|建一帶的人。一路上老鄉遇上了不少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同鄉,他們給予了一定的照顧。好端端的一個魚米之鄉的老百姓,淪落為別人家的奴才,有家不能回甚至於一輩子回不了故鄉,這真的太讓人傷感了。所以秦泰暗中發誓,為了老百姓,為了不讓更多的人流離失所,秦泰要盡力阻止戰亂的發生。不過秦泰一個人太弱了,幾乎扭轉標局面,但是秦泰沒有放棄過,能盡一份力就百分百的做最大可能的事。就像這次秦泰也抱著這個為老百姓少受苦的心態,盡力平息這場外人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的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的風波。
<ahref=>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