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神探蒲松齡:成仙
作者:滕達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isbn:9787536078642
編輯推薦
驚悚+懸疑,令你腦洞大開的聊齋奇聞。
內容簡介
文登縣有一老少皆知的成仙傳說。相傳有一位大戶人家,周姓。遭歹人誣陷下獄,歷經磨難終被摯友救出。後摯友出家修仙,力邀周氏同去,勸說不成,竟施法術,與周氏換臉,迫使周氏外出尋他。周氏尋得摯友,從摯友處得知嬌妻與家僕私通,親自捉姦後斬妻殺僕,斷了凡念,一心修道。
蒲松齡從周氏老宅入手,抽絲剝繭,還原傳說真相。原來這竟是一樁精心謀劃的殺人案件。
作者簡介
滕達,1992年生人。自北師大實驗中學畢業後,於伍斯特理工學院修得化學學士學位,日前回國就職於保險公司。興趣多涉獵於足球、金屬、古典小說、動漫遊戲等。愛幻想,愛推理,愛讀《聊齋》,於浮想聯翩中的靈光一閃,於是有了本書。
推薦序:破解《聊齋》父子兵
20世紀90年代初,我去江南常熟拜訪一位忘年交,老人家胸羅永珍,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篆刻大賽中,匿名投票,十萬人中拿了榜眼。他的家在翁同龢隔壁,外看白牆黑瓦,裡面藏書甚豐,由於時常漏雨,書架上放些遮物。臨行前,他送了我一套舊版《聊齋志異》,說是一生至愛,聲稱此書出版以來,無人改得了一個字或一個符號,笑言或許我能破解一二。
我是個信以為真的人,回京後,真把這事當成科研專案了,經常晚上在那兒推敲。你得承認,《聊齋》真是人類最好的短篇小說,不知不覺中我上了癮,成了鐵杆蒲迷不說,人生的認識也提高了許多。至於找錯,嘿嘿,您來試試?那一年,兒子兩歲。
我是看小人書長大的,所以,很希望以此類推。還好兒子也喜歡,時不時提些問題,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開始讀原著,有時對問,三國裡有哪十個姓張的?姓李的?經常張冠李戴的,反倒是我了。在北師大附中念初中時,他和另一位同學上臺講三國,那位談十大謀士,他則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名著中,除了《紅樓夢》,他都愛看,對《聊齋志異》和《東周列國志》也念念有詞。
記得有人說,對孩子的培養,最重要的是,透過觀察發現他的偏好。我雖然很忙,還是發現他愛看《柯南》,一會兒笑、一會兒沉思,怎麼反複也不厭倦。有回,他在門外放了個東西,然後躲在屋裡用繩子拉,搗鼓了一個多小時,我問他幹嗎呢?這小子頭都沒抬,說了句:“破案呢。”
念高中時,滕達得了兩次全國化學競賽二等獎,把北大的化學基礎課都學完了,後來是直接去美國伍斯特理工讀的本科。臨走前,他留下了數以百計的各類偵探小說。問他哪本好?他說:“你先看《y的悲劇》吧。”然後兩天之內,我又讀了《x的悲劇》及《z的悲劇》,並在部落格裡寫道:“沒看過這三本書的人,有白活了的嫌疑。”
畢業前,他徵求我的意見,我說回國吧,再讀七年博士,說好聽的叫科學家,實際上也就是一理科宅男。2014年夏天,他進了一家很好的保險公司,做再保險業務,業餘時間打遊戲,或者看推理小說。我們都是社科院八間房足球隊的,上陣父子兵算是保留節目之一,有一回我跟他說:“你為什麼不寫點什麼呢?”
過了一個多月,大概是十月底,他忽然發來了一封郵件,是一篇《紅玉》。我那段時間很忙,某個週末抽空一口氣看完,感到十分吃驚:太棒了!這小子竟敢解構《聊齋》,愣生生把蒲松齡變成了一位疲懶的大叔,而且手法很是老道,沒有半點生澀。當然,文字還是需要加工處理的。
到了《成仙》,滕達開始了天馬行空,就故事性而言,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殺妻、隱遁、同性戀、武功大pk,直到孤膽破敵xue,比之同期的徐克《智取威虎山》,賣點要多出不少。春節前,他嘔心瀝血地寫完了《聶小倩》,這又是一部步步設局、處處意外的複仇犯罪作品,真不知道,他的想象力到底有多大空間?年輕真好啊!
有一天,滕達跟我說:“我特想拿著出版的書,親手送給我的初中語文老師。”我很理解,因為這位老師啟蒙了他,天天早自習,逼著孩子們背《論語》《道德經》。當初是那麼抵觸,而今卻是恍然大悟。
我不知道忘年交現在如何了,但報道裡得知,他的長子已經是亞投行的掌門人了。事實上,我或其他人都破解不了《聊齋》,只是我的兒子用這種方式來顛覆,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種天意呢?
鬼神不存在也好,敬而遠之也罷,只是希望滕達描寫的那些愛恨情仇,還是少一些為妙。人們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活得很累了,祈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吧。是為序。
滕徵輝
滕達之父,暢銷書《段子》系列作者)
自序
不怕您笑話,我這輩子做夢都沒想過自己能寫出本書來。至於您當前掌中這本,全得益於站在古今中外文學巨匠們的肩膀上。這事說來話長,想我小學時沉迷奧特曼,整日在家中玩賞圖鑒,比畫梅塔利姆光線等等,終被忍無可忍的母親封殺,不得已,遂轉投父親珍藏的小人書的懷抱。在黑白的圖畫中,走馬觀花一般看過了三國和說唐,這是我與古典小說的初見。那時我最崇拜的兩人,一人是古之惡來典韋,另一人是天下第四傑雄闊海;另有兩處傷心地:宛城轅門與揚州閘下。
隨後不久,我又在電視上發現了新寵:紅過半邊天的《名偵探柯南》。除卻幾集著名的童年陰影繃帶怪人、圖書館長、藍色古堡,我印象最深的細節,莫過於使用三枚倒置的國際象棋棋子和電話答錄機的磁帶卷,將鑰匙從門外拽入上鎖門內,壓在筆記本之下。非典期間學校停課,百無聊賴的我在家實踐近百次,如今我可以光明正大宣佈,青山老師的手法有極大問題!我發現以青山老師漫畫中的佈置,三枚棋子總是墊在筆記本之下,與應有效果嚴重不符。經過多次除錯實驗,我發現唯有在三枚“兵”全數放在硬皮筆記本的邊緣,且突出邊緣三分之一,以搖搖欲墜之勢撐起筆記本的情況下,才有把握在磁帶卷拖倒一枚“兵”時,避免將棋子與鑰匙一同壓在筆記本之下。但在青山老師的原著中,三枚棋子卻在筆記本的中央,且筆記本亦是軟皮,達到青山老師期待效果的機率幾乎為零。
又過不久,一次偶然的機遇下,我與母親走進一家書店選購書籍,我在無意間看到一套《亞森羅賓探案集》。因在柯南中曾聽聞此人之名,遂忙求母親購得。如今這套著作早被我遺忘將盡,只記得《雙麵人》一冊精彩紛呈,但這套書籍卻切實將我引入了偵探小說的世界。自此之後我一發不可收拾,在初中至高中期間內,我逐一讀過柯南道爾、克裡斯蒂、奎因、島田莊司、東野圭吾等人的著作並深深為之折服。
與此同時,在剛剛升入實驗中學時,我的語文老師於曉冰先生令全班學生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大學》等著作並每日抄寫練字。彼時我雖然多有憤懣,卻在不經意間打下了良好的古文以及國學基礎,更為《千字文》這般的絕世之作大加嘆服。一次偶然,於老師提及一冊書,名叫《世說新語》,言稱極是有趣。當天我回到家中翻遍書櫃,竟真尋得一冊蔡志忠先生所畫的漫畫《世說新語》,看得好不過癮。其後我翻遍蔡志忠先生作品,自然也包括了《聊齋志異》一冊。對魏晉版段子著迷的我,自然極快便對狐鬼版段子産生了極大興趣。待到高中時,隨我的古文功底愈加長進,我不再滿足於漫畫,轉而尋找原文閱讀,從《菜根譚》至《封神演義》,可謂無不涉獵。
可惜高中畢業後留學四年,除卻在實驗室鑽研,我只顧與朋友踢球玩樂,雖度過了一段無比快樂的時光,卻怠慢了誦經讀典不假。而在破釜沉舟,欲沖入頂級名校卻名落孫山後,我重返家鄉,很快重操舊業,利用業餘時間再度讀起當年最愛的典籍,惡補這幾年落下的經典與推理小說。在古今中外的交彙之中,我一時陰差陽錯,竟以推理小說的思路讀起《聊齋志異》,閱罷《屍變》一文後,我當即大驚失色,料定書中的神怪軼聞背後另有玄機。因此,我將書中的要點、疑點與證詞證據一一列出,重新整合,推翻了原作。我興奮不已,又將此法套用於另幾篇《聊齋》文章中,竟頻頻得手,可謂屢試不爽。大喜過望的我又不斷將疑點及證據進行整合,並適當演繹,還原出另一出故事。其後,我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借用蒲先生本人之口重解聊齋奇談?於是,便有了這本借近現代推理小說之風骨,煥然一新的聊齋奇聞。
雖然我本人才疏學淺,實寫不出如蒲松齡先生所著“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這般有如神來之筆的語句,但還希望各位看官不棄;與我,以及蒲松齡大師一同,重返數百年前那剛剛經過重創的中原土地,共探神鬼妖狐奇談的真相。
實不相瞞,寫作期間我幾度遭遇瓶頸,幾欲放棄,但彼時我在研習《西遊》時恰巧讀得一篇難得之文,是宜恆先生所著《敢問路在何方》。正是此文,給予了我極大動力將本書完成,又賦予我諸多啟迪。如今書作已成,我時常慨嘆:我雖與宜恆先生素昧平生,卻得到同為研究神鬼經典的宜恆先生之助,唯有天意才可解釋罷。
滕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