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不說這些題外話了,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宋朝,簡而言之,就是王華買爹,最後買來一個皇位的故事,所以最後給大家簡單的總結一下有關宋朝皇帝的歷史吧。
首先,大家都知道,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是他簡介建立了宋朝,也是大宋的第一位皇帝。
宋太祖趙匡胤的話,不用多說,大家都認識,河南洛陽人,出身軍人家庭,北宋開國皇帝,軍事家。
高祖趙朓,祖父趙敬,父趙弘殷時遷居洛陽,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
祖籍河北涿州,父親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
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喜愛武藝,得到了郭威的賞識。
後他又參預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重用為典掌禁軍。
到了周世宗柴榮時,他又因戰功而升任殿前都點檢(殿前司的最高將領),掌握了後周的兵權,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
此後周世宗死後,其子柴宗訓繼位,時僅7歲。
趙匡胤和弟趙匡義、幕僚趙普密謀篡奪皇位。
因此在公元960年正月,鎮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有人來汴京報告說,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擊後周。
後周符太后和宰相範質、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禦敵。
甲辰日,行至陳橋驛,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40裡處,駐宿,第二天黎明,陳橋驛四周突然呼聲大起。
趙匡胤酒醉方醒,走出臥室,只見眾將一個個手執武器,列隊站在庭前,以趙匡義和趙普為首齊聲說道“諸將無主。願請點檢做天子。”
眾將又不等趙匡胤回答。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身上。然後一齊下拜,高呼“萬歲”。
不用多說,這一件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
接著,趙匡胤帶領大軍返回汴京,後周大臣韓通聞變,忙從內廷飛奔回家,準備組織兵力對抗。
走到半路,趙匡胤部下就將他殺死,宰相範質、王溥在威脅下屈服。
正月初五日下午,趙匡胤廢去柴宗訓,稱帝,建國號為宋,定都汴京,史稱北宋,建年號為“建隆”。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眼見天下割據勢力林立,便對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六趙匡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此後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首先擊潰了後周殘餘勢力李筠、李重進等的反抗,然後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
先後攻滅了南平、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契丹的防禦。
趙匡胤之後,就是其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了,此人算是宋朝歷史上譭譽參半的第二位皇帝。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太祖駕崩後,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
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遺憾的是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
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自詡詳細資訊的話,他是宋宣祖趙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宋太祖趙匡胤之弟。
後晉天福四年己亥年十月七日甲辰(939年11月20日)生於開封府浚儀縣崇德坊護聖營官舍。
開寶九年(976年),太宗把這天定為“乾明節”,淳化元年(990年),又改為“壽寧節”。屬豬。
起初,太宗之母杜太后夢見神仙捧著太陽授予她,從而有娠懷孕,直到太宗出生的當天夜晚,紅光升騰似火,街巷充滿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