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在這些問題上既表現出一種很高的境界,同時又不能否認他身上有些弱點,包括意淫也是這樣。
而且李希凡先生說脂硯齋裡有這麼一句話,叫做“黛玉情情,寶玉情不情”。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黛玉她是把情都用在她自己心愛的人的身上,而賈寶玉呢,並不是他所愛的人他也一樣用情。
這就是魯迅講的博愛的審美情況了。
包括這些小丫鬟、小戲子,他也都是抱著一種同情的態度對待她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們現在時髦的語言叫純情,一個就是叫做“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對照的寫法,前面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寫花襲人怎麼勸他要聽老爺的話,要上學、要志仕、要做人,一大套話。
寫完了這個下半截就是他到林黛玉那兒去,兩個人躺在那兒,說著閒話。
他為了給林黛玉解困就講老鼠的故事。
老實說,這種愛情的描寫在中國古典小說裡是沒有達到這種境界的,這完全是純情的,絕對不會讓人聯想到任何其他的事情。
所以賈寶玉這個情不情,就是他把情用在並不是男女這方面的情,就是有一種愛的心懷在裡邊。這種在我們的文藝史上,就是一種初期的人文精神覺醒的一種表現。
所以這裡所說的所謂的意淫,實際上還是按照脂評裡的解釋。
當然了,說完了寶玉,下面咱們接著來說說黛玉和寶釵。
從性格對比來看,林黛玉和薛寶釵有一些什麼不同的地方,俞平伯先生不是有一個“釵黛合一”說嘛,這在張慶善老先生看來,從《紅樓夢》產生以來,你是喜歡林黛玉還是喜歡薛寶釵,就成了大家爭論的一個話題。
曹雪芹在寫《紅樓夢》的人物的時候,確實是對這些女孩子傾注了他全部的同情。
但是這裡面還是有區別的,作者在刻畫人物的時候,他還是掌握不同的分寸。
他對林黛玉這個形象批判的也很多,比如小性子、愛哭,有的時候太尖酸刻薄,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對薛寶釵批評的還多。
但是,他對薛寶釵的批評和對林黛玉的批評是很不同的,有的地方是非常嚴肅非常深刻的。
在作者和讀者的心目當中林黛玉更藝術化,或者用我的話講,她更有詩人的那種感覺。
而薛寶釵更世俗化,也可以說好聽點更生活化。
但是作者對薛寶釵的批評,卻覺得不能和林黛玉一樣看。
比如說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情節“寶釵撲蝶”,有一種觀點認為薛寶釵在撲蝶的時候想陷害林黛玉,這個觀點老先生是不同意的。
因為薛寶釵去撲一個蝴蝶,正好碰到兩個小丫鬟在講話,她怕人家發現她在偷聽兩個小丫鬟的話,這個時候她第一感覺要保護自己,那麼她張口把林黛玉的名字叫出來了。
這個情景看起來很簡單,你要說薛寶釵想成心害林黛玉,那絕對是不正確的,不符合事實。
但是你說薛寶釵一點問題沒有,也不對,她在保護自己的時候把別人給賣掉了,客觀上起到了嫁禍於人的作用,但是主觀上她未必這麼想,她可能是下意識的。
這裡面反映出作者在刻畫這個人物的時候把薛寶釵寫得城府很深,什麼事情都顯得特別有主意。
所以老先生覺得在這一方面,作者把林黛玉和薛寶釵兩個非常美麗的姑娘還是做了一個不小的區別。
因此我們在理解《紅樓夢》這些人物的時候,恐怕不能不考慮到作者這種態度。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