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做了“貳臣”,剃髮改服,卻偏要說什麼“鶯斷曲裳思舊樹,鶴髡丹頂悔初衣”。
晚年他和杜甫《秋興》,寫了一百二十四首《後秋興》詩,為《投筆集》,竭力表示恢復故國的願望,並咒罵清朝和吳三桂,雖然好象很沉痛,但是民族叛徒的罪名是洗刷不了的。
他的詩文集乾隆時因其中多觸忌諱,下令禁燬。
而吳偉業的話,字駿公,晚號梅村,江南太倉人。崇禎四年進士,為翰林院編修,官至左庶子。
後屈節事清,官國子監祭酒,不久,請假歸。
吳偉業的詩有一些歌詠明清之際的時事,如《臨江參軍》,《琵琶行》,《松山哀》、《圓圓曲》等篇,都是他的代表作。
《臨江參軍》透過對楊廷麟的歌頌寫盧象升英勇抗清,戰敗殉國的事,並反映了明末朝廷內部的矛盾。
像是《琵琶行》敘述從白生曲中和姚常侍口中所聽到的先朝舊事。
《松山哀》寫洪承疇戰敗降清,甘心為敵人效勞,消滅抗清力量。
詩中寫道:“出身憂勞致將相,徵蠻建節重登壇,還憶往時舊部曲,喟然嘆息摧心肝。”含有諷刺之意。《圓圓曲》寫吳三桂為了奪回愛妾,不惜叛國投敵,合兵反擊李白成農民軍的事。
詩中一開頭就說:“慟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是直寫。
篇末又云:“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捉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委婉中亦含有諷刺,頗為世所傳誦,這些詩透過各種重要題材,反映了興亡大事,有一定的意義。
但由於作者本身的汙點,對於洪承疇,吳三桂這樣的民族叛徒,不敢明白揭露他們的罪狀,加以口誅筆伐,特別象《圓圓曲》一篇,只是作為—件風流韻事來描肇詠歎,模糊了其中更重要的主題思想。
同時也誣衊了農民軍,這些都是嚴重的缺點。
至於歌行一體,作者最為擅場,其藝術風格減然象《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稱“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
且文詞清麗,音節調諧,既微婉含蓄,又沉著痛快,構成吳氏詩歌特別是七言歌行的藝術特色,但他的七言古詩往往辭費而欠簡練,又好用典故,使意義隱晦刁;明,且常有不甚切
當或字句不穩之病。
吳偉業還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如《蘆洲行》、《直溪吏》寫當時官府追逋的酷虐,《捉船行》,《馬草行》寫虎狼吏役勒索的無厭,《堇山兒》、《臨頓兒》寫亂離年代兒童被虜掠、被出賣的慘劇。
以上六篇是仿杜甫的“三史”、“三別”而作的,而《堇山兒》更接近古樂府。吳偉業還有不少律詩寫時事,如以《讀史雜感》為題的五律十六首。
像是我們以《雜感》為題的七律二十一首,及以《揚州》為題的七律四首等,感慨興亡,關心時事,蒼涼激楚,凝練深沉,各舉—例如下:
漫說黃龍府,須愁朱雀桁。三軍朝坐甲,十客夜傳觴。王氣矜天塹,邊書齊御床。江州陳戰艦,不敢下潯陽。
還有:聞說朝廷罷上都,中原民困尚難蘇。雪深六月天圍塞,雨漲千村地入湖。瀚海波濤飛戰艦,禁城宮闕起浮屠。關山到處愁徵調,願賜三軍所過租等等。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