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這種感傷不是空穴來風,有社會大風氣滲透在先,洪異自身遭遇在後。
與此同時,《長生殿》也表現了作者試圖在倫理和愛情之間尋求平衡點的努力,肯定了情慾,為這種情慾披上愛情的外衣,試圖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還有就是李楊愛情戲的題材型別及其審美意蘊。
因為我們單就李楊愛情戲在戲劇故事的歸屬上來講,它是屬於帝妃愛情題材。
但同時因為發展到後期結尾已經有了鬼魂形象,所以又會涉及人鬼之戀的問題,在題材上顯示出了由單一到複雜的發展趨勢。
我們覺得這種多主題變奏的形式,是可以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很大的空間,對於李楊戲還是會有很大啟發。
李楊之戀的審美意蘊是從產生之初就有著其複雜性。
不管是從政治性,歷史性,還是從感情,從人生進行分析,都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但是我們感覺,審美意蘊是個比較難以界定問題,它多和主題聯絡在一起,形成一種很模糊的討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像是大部分討論意蘊的文章都是從主體角度來探討,與主題難以取捨。
而章培恆、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新著》,透過以上對元明清戲曲故事的題材型別、本事來源、審美意蘊等方面的梳理。
可以看出我國古典戲曲在故事題材、故事來源、故事審美等方面的個體性特徵。
在題材上主要以歷史題材居多,以題材的性質言之,多歷史故事。
怎麼說呢,如忠臣名將的功績傳略、侯官奸臣的發跡作惡錄、鼎革之變中的戰爭風雲、風流天子的宮閒秘史等)、傳奇故事。
以及如文人名士的風流韻事、綠林豪傑的嘯聚生涯、公案冤獄的平反過程、隱逸道士的羽化飛昇等。
愛情故事方面,如妓女與士子的悲歡離合、深閨少女與風流書生的愛情佳話、富貴易妻的婚變悲劇等。
以題材本事的源流而言,則有取材於《史記》、《漢書》的史劇系列。
取材於三國故事的三國戲系列,取材於六朝志怪小說的劇目系列(著名的如董永、劉弘、看錢奴、竇娥、張騫、牛郎織女、劉晨阮肇桃花源等。
取材於唐人傳奇的劇目系列,像是流行的如倩女離魂、紅納紅線、鶯鶯傳奇、崔護覓漿、李娃佳話、白居易與裴興奴、定婚店、柳毅傳書、黃梁夢等。
以及水滸系列、西遊系列、三言系列、二拍系列、聊齋系列、紅樓夢繫列等等。
這幾大題材中心所轄劇目之多,成為古代戲曲創作的奇觀,正逐步地受到後人的珍視和研究。
而“李楊愛情”作為我國戲曲故事的很典型的代表,可以管窺元明清戲曲故事的選材、本事流變、變化原因以及故事本身的審美意蘊和整個民族的審美心理,還是十分有研究學習和借鑑意義的。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