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402章 貢獻

第402章 貢獻 (第3/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鬥營 重生之女翻譯官 娘子,吃完不許逃 霽雨初晴 春有百花冬有雪 重生之女配複仇記 徒弟個個都很拽 廢後也瘋狂 妃常神秘 犯上逆臣:從娶公主開始 從零開始的劍神 醉紅顏:朕的傾城鬼後 美人藏心 榮耀之愛 女帝 世間情深至蘭極 初遇時他還是少年[重生] 星際幻想Z 星際女教父 渣了病嬌後迎來修羅場

1940年3月他病逝於香港,曾致唁電讚揚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對翻譯事業的貢獻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重視中國譯學的建設,1901年,蔡氏任職於南洋公學譯館時曾參與創辦《外交報》,並撰文《譯學》。

他批出“譯學二別一政界之事,一學界之事。”

他的政界譯學指的是與外交有關的翻譯工作。他回顧我國從周朝至近代的翻譯史,指出,進入20世紀後,“公法大明”,應懂得“苟其保自主之權,申善鄰之義,國無大小,號回平等”。

交涉上野之程度,即為其國安危之所繫。

而我國職外交者,或通語言而昧政策,或究政策而絀語言,蟄巨相依,事多隔閡。此譯惟丞也。

至於學界之譯學,指的是學術性翻譯。他回顧我國的學術翻譯史,指出我國譯學尚處於初級啟蒙階段,歐美各國傳教士在我國傳教,日本佛教在我國傳播,皆以其國語言譯之,我國的學術學教界也應重視譯學的發展。

從政治和學術兩個方面來談譯學,蔡元培的觀點對於我國譯學理論的發展,特別是建立有中特色的翻譯研究,有獨特的借鑑意義。

還有就是重視譯才的培養。

以及提出“橫譯”、“縱譯”的概念,擴充套件了翻譯的含義,併為後業的新文化白話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1906年蔡氏在北京譯學館的國文學講義中指出“??而吾既習慣於吾國之文,則於讀書聽講之際,不知不覺間接於國文,而後領會,此其所以為詳也。”

關於“縱譯”與“橫譯”,蔡氏認為導域語言的翻譯為“橫譯”,古今語言的翻譯為“縱譯”。

並認為由意識而發為語言,這也是一種翻譯(蔡氏稱為“一譯”)蔡氏的論述可與現代語言學家雅各布遜的翻譯三分法(語際翻譯、語內翻譯、符際翻譯)做以對比,充滿哲理性,對我國的譯學理論研究有一定借鑑意義。

王國維的話,字靜安(庵),又字伯隅,號觀堂,浙江海寧人,從小接受傳統教育,走科舉之路,後因甲午戰敗,轉學西學。

1898年進《時務報》做校對,後受羅振玉資助到日本留學。1907年羅又舉薦到京任職。

辛亥革命後隨羅氏留亡日本,1916年回國,後入清華園從事研究工作,1927年投頤和園昆明湖自殺。

王國維的學術視野非常廣泛,在史學、考古學、哲學、文學等領域都有建樹,對於中國近代譯學也過突出貢獻。

1905年4月,王國維在羅振玉創辦的《教育世界》上發表論文《論新學語之輸入》,最早從思想方法比想和思想發展史的角度形容翻譯。他在文章中開頭指出“近年,文學上有最著之現象,則新學語之輸入是陽。夫言語者,代表國民之思想者也。思想之精粗廣狹,視言語之精粗廣狹惟為準。觀其言語,而其國民之思想可知矣。”。

中國人偏於實際通俗,幫不善於邏輯思維和語文文法,不善於分類和抽象;西方人過於抽象,“往往泥於名而遠於實,此歐洲中世學術一大弊。而今世之學者猶或不免焉。”

由於不同的思維特點和方法,王氏指出“故我國學術而欲進步乎,則雖在閉吳獨立時代,猶不得不造新名,況西洋之學術而入中國,則言語不足用,固自然之勢也”。

面對不斷湧入的西學觀念,日本所造西語之漢文也以侵略之勢而侵入我國文學界。

王氏對日本譯名採取了實是求是的態度。日人之定名,亦非敬焉而已。經專門數十家之考究,數十年之改正,以有今日也。

用日人之譯名可以免去重新創造之麻煩,而且便於兩面三刀國學術交流。

像是1970年10月至12月,王氏還在上述雜誌發表了《書辜氏湯生英譯〈中庸〉後》一文,後被重刊於《學衡》第43期針對章氏屈意改造原文中的名詞迎合英國讀者的做法,王國維認為翻譯哲理性傷品(如《中庸》)要注意概念要嚴密性,要忠於古人”。

他指出辜氏翻譯有兩大弊病,一是“過於求古人之說之統一”,二是“全以西洋之形而上學釋此書。”前病失於古書之意義;而後病失之於增古書之意義。

“吾從之譯古書,如其量而止則可矣。或失之減,或失之增,雖為病不同,同一不忠於古人而已矣~”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明末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