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401章 改變

第401章 改變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逆生行 綜影視炮灰黑蓮花逆襲攻略 天與暴君想要入贅 七零,穿成年代文中的極品親戚 寫作路人讀作萬人迷[快穿] 讀心後,瘋批暴君決定洗白 她漂亮又脆弱[快穿] 開局四零,手握星際商城帶飛祖國 撿到的小可憐是九尾狐妖 換嫁東宮,絕嗣太子輕點寵 易孕體質,七零長嫂兇又甜 覺醒異能穿末世,五個哥哥跪地痛哭 漫畫主角自救指南 開荒技術我最強,穿到星際放光芒 舔狗三十年,她攜千億家産回七零 死遁後才知,我是瘋批反派白月光 末日異種 第二次元遊 執戈元聖 狐妖小紅娘:從前有棵相思樹

同樣知名的還有馬建忠,字眉叔,江蘇丹徒(今鎮江)人,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有很高的語言天賦。

在少年時因戰亂隨這遷居上海,進徐家彙公學讀書,因此有機會學習外語。

到了光緒三年,也就是1876年被派往法國留學,學習英語和法語,對希臘語和拉丁古典語言亦有研究。

此後更是在1879年獲得了巴黎大學博士學位,還曾任駐法公使郭嵩燾的翻譯。

於是回國後在李鴻章的幕下辦理洋務,也曾去印度,朝鮮處理外交事務。

之後還曾任輪船招商會辦,上海機器織布局總辦等職。

只是後來因反對洋務派壟斷政策,與之分道揚鑣。

也正是當時時局戰亂,清政府的無能,外國軍隊的入侵國外的經歷使其毅使馬建忠形成了翻譯救國的思想,並且透過國外的經歷使其毅然決定學習外語和自然科學研究外文字,“遂學其今文字與其地、古文,以進求其格物改知之動,與所以馴至於政治之要,窮其原委,恍然有得於心。”

像是1898年他根據自己研究語言的心得寫成《馬氏文通》一書,是我國第一部以西方語法理論系統全面研究古漢語的語法著作,對翻譯本質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他對比中西語言的結構特點,指出夫華文之點畫結構,視西文之切春雖難,而華文之字語名法,視本文之部分類別,且可以先後倒置,以達其意度波瀾者則易,西文字難也,則易學如彼,華文字易也,而維學如此者,則西文有一定之規矩,學者可以秩序漸進,而知所止境,華文雖經籍亦有規矩對中西語言對比研究,甲午戰爭之失利使其感觸頗深,他意識到只翻譯外國之科技著作不能夠從根本上扭轉清朝士大夫保守思想,於是上書清廷《擬設翻譯書院議》一文,後收入《適可齋記言》。

他痛陳帝國主義之禍和中國士大夫保守思想之弊端,不喑西文,不知西方國家的實情,因而備受欺凌。

他指出“譯書一事,非當今之急務與,”語云“知彼知已,百戰百戰,戰勝於疆場則然,戰勝於廟堂亦何不獨不然。”

馬建忠認為急需翻譯之書分為三類一類為“合國之時政”,如中“上下議院之立言”,“各國外部往來信札、新議條款、信使公會之議”;一類為“居官者考訂之書,如行政、生財、交鄰諸大端必須者,”“擇其善者譯之”;一類為“外洋學館應讀之收”,如“萬國史乘,歷代興廢政教相涉之源,又演算法、幾何、八線、重學、熱、光、聲、電,與夫飛、潛、動、植、金石之學,性格理,格致之書,皆擇其代尤要而可資討論者,列為逐日課程,一二年後,即派諸生更譯,附句極印送,以資觀覽。”

此外他還強調書院必須以教、學、譯出書相結合。

由此可見,馬氏對翻譯取材光源已經由對“器”、“技”、“末”的強調上升到對西方政治、思想之相關之的分析,各個學科(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是相互貫通、相互補充的。

論文中馬氏總結了當時譯事之失“茫然而未識其名稱;或僅通外國文字語言,而漢文則粗陋鄙保,未窺門徑;??”提出了人的翻譯標準,即“善譯”。

“夫譯之為事難矣~譯之奈何,其平日冥心鉤考??”

陳福康這段話顯示了馬氏對翻譯過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要做到善譯,首先譯者必須在投入自己的工作,熟知兩國文字,考察文字字源,並對原文文字、字義、句法、音調、文體等進行深入研究;在理解基礎上將原文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語氣、神情、意旨、三個方面對照原文轉換成譯文。

他的翻譯標準比嚴復的三字標準更為具體,操作性也很強。

而另一位維新思想的譯者是王韜,他對翻譯的貢獻一方面是協助英國傳教士理雅格翻譯四書五經,另一方面,他還編譯一些宗教作品以及戰爭作品,如《普法戰爭》。

需要說明,王韜原名利客,又名潮,字蘭卿,後改名韜,仲,自號天南遁叟,江蘇常州人,1894年到上海墨海書館擔任翻譯工作。

1865年英國新格傳教士理雅格來到香港,任英華書院院長,王韜因逃往香港,因此得以和理雅格合作並從事翻譯中國經典。

1867年隨理氏到英國講學,1870年返港,先後與友人黃平甫合辦《華字日報》和《迴圈日報》,評論洋務主張變法。

晚年在傅蘭雅辦的格致書院任職,除了專注經典翻譯《新約》、《舊約》、《格致西學》、《法志》、《俄志》、《美志》、《西事》、《普法戰記》,首次向中國介紹法國和德國詩歌。

並且隨著外國傳教士開始來到中國傳教,為了配合傳教工作,他們在中國開辦印書館和翻譯機構,比較有名的有麥都思開辦的墨海書館,出版宗教書籍,尤其是《聖經》的翻譯)、英國傳教士韋廉、美國傳教士林樂如、慕維廉創辦的廣學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關於早年戰爭前教會機構的翻譯活動,嚴復《譯書略論》曾這樣總結“咸豐己末(1859年),所譯之書天文、算學、譯書之人偉烈亞力、李善蘭等。譯書之地上海墨書院(館)。譯書宗旨顯其獨得之學。譯書之經費教會。”

“光緒初年,所譯之書算學、氣質學、歷史、譯書之人艾約瑟、花之安等。譯書之地上海益智會。譯書之宗旨傳路德教(基督教)。譯書經費都會”

“光緒十年。所譯之書宗教、格致、史事、政治中。譯書之人李提摩太等。譯書之地上海廣學會。譯學之宗旨傳路德教。譯書之經費教會。”

“光緒元年,所譯之書醫學,譯書之人嘉約翰、尹端模等。譯書之地香港(廣州)博濟醫院。譯書之宗旨傳產路傳教,。譯書之經費教會”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大漢穿越成皇帝 紅樓蓉大爺 三國洪雞 開局:大唐萬里一孤城 曾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