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徐光啟在翻譯過程中善於吸收西洋科學,並對中國科學加以開發,例如他在譯了《測量詞義》後,利用其中學院與我國古代方法的關係進行闡釋,寫出《測量同義》和《勾股義》兩書。
同時在幾何方面,艾儒略(giuioaeni1582—1649,義大利人,神甫,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學識兼通中西,有“西耒孔子”之美稱)與瞿式谷譯出《幾何要法》。
而利瑪竇有關幾何學的論著《圓容轉義》1608年由李之藻筆述成漢語,論述圓的內接外接,到了1614年利印李、利又合作編譯了《同文指算》,此後清代學者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使筆算得到廣泛應用。
1634年編成的《崇禎曆書》中介紹了平面三角學和球面三角學。
專門譯著有鄧玉涵《大測》二卷(1631),《割圓八線表》六卷,羅雅各譯《測量全義》十卷(1631),增補了古代中國數學的內容,並引起了清代數學家的興趣。
並且在清朝順治年前,波蘭人穆尼各到南京傳教,增加方中通、薛風祚、湯講授西洋數學和天文學,後由薛鳳祚編譯成《天步真元》與《天學會通》兩書。
《四庫提要》稱前者為“薛沒祚所譯西洋穆尼閣法”。
此書有關明交食,正集內還有《比例對數表》十二卷。
《天學會通》與《比例以數表》、《三角演算法》都是數學方面的著作。
包括清朝的康熙帝愛好自然科學,尤愛天文數學。
他特命法國傳教士張誠、白晉為他講解析幾何,並用滿文譯撰數學天文方面的書籍約二十種,其中包括白晉譯法國教學家帕爾迪的《幾何原理》(seentsdegeoetnie)(滿、漢)張誠譯法人巴蒂(ppardies)的《應用幾何》(滿文版)、《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幾何原理》(滿、漢)、《算術纂要總綱》、《借根方法節要》、《勾股相求之法》、《八線表根》、《比例規解》、《對數表》等。
至於物理學和機械工程學方面的代表譯作是《泰西水法》和《奇器圖書》。
為了興修水利,徐光啟請熊三拔(sabbathinusdearsis,1575—1620,義大利人,1606年來華)共譯《泰西水法》。此書共六卷,1612年成文。
像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將該書內容歸為“皆記取水蓄水之法??”此書譯成有利於改進中國傳統灌溉方不支,為中國民眾做了件好事。
還有《奇器圖說》由鄧玉涵口授,王徵筆錄。
此書言重心比例之理凡六十一款,言槓桿滑車輪軸斜面之理凡九十二款,每款都有例證,又言起重、引重、轉重、取水以及用水為代人力的器械和用法。
天啟七年初刻木原名是《奇器圖說錄最》。
王徵在(馬祖毅p282)《奇器圖說自序》中闡述其選擇的標準“然圖說之中巧器,極多??”
採礦冶金方面,李經天在督領歷局中西人士譯完西法曆書,造完修歷儀器之後,又鑑於當時外患日迫,為給朝庭解決財政困難,便又同湯若望等譯礦產書籍,目前僅在《坤輿格致》一種。
關於翻譯採礦冶金之書,耶酥會士畢方濟(francissabiaso,1582—1649,義大利人,1610年來華)曾上奏明王朝,提出四條建議一是“明曆法以昭大統”,二是“辦礦脈以裕軍需,三是“通西國以宣海利”,四是“購西銃以資戰守”。
關於第二條,他具體寫道
“蓋造化之利,發現於礦。第不知礦苗之所在,則妄鑿。一日,即虛一日之費。西國格物窮理之書,凡天文、地理、農政、水法、火攻等器,無不具載。其論五金之礦脈,徵兆多端。宜在澳門招清礦學之儒,翻譯中文,循而察之,庶能左右逢源。”
至於軍事技術的話,在明朝末年,外患重重,東受倭寇之攏,北患滿州之侵,保衛疆土也是一大急要。
明朝的軍器技術落後,急待改進,而徐光啟在與傳教士的交流之中深知西洋火器之利,於是上書熹宗,“力求多鑄西洋大炮,以資城守”,(《明史?徐光啟傳》),帝善其言。派人到澳門招西洋人鑄炮。
崇禎時又命湯若望等監鑄大炮,傳授用法。
1643年湯若望與焦勖譯《火功契要》三卷,又名《則克錄》,專論製造火器之法,製藥、放藥、火功秘要以及插圖。
到了1678或1679年,清康熙帝又命南懷仁監製大炮,並撰寫了有關火炮製作和使用的軍事著作。
《神武圖說》國人根據西方編譯的作品有趙士楨的《神器譜》和趙民所藏由祝融佐編譯的《海外火攻神器圖說》,等等。
在醫學及生理學方面的話,西方傳教士在譯著宗教文獻時,也給中國介紹了西方醫學理論,如湯若望在《主制群徵》裡介紹了西方人體解剖知識,心、脾、肝、膽的作用,血液的生成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