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字著作同時介紹到中國的是天文儀器的製造。
據記載,在崇禎時,歷局成立,在鄧玉函、羅雅各布等西洋傳教士指導下,製成新式天文儀器多種。
這些儀器包括「七政儀」、「列宿儀」、「平渾儀」、「交食儀」、「天球儀」、「地球儀」、「日晷」、「時鐘」。
只不過很可惜的是,後來這些儀器多被闖賊李自成所毀,導致本來發展起來的天文科學毀於一旦,不然我國的天文學必定領先於世界一大步。
湯若望、南懷仁繼為欽天籃,又加以重造。
同時在天文儀器中,觀測天象最重要的是望遠鏡,最早的望遠鏡是利瑪竇帶來,明人稱具千里鏡。
徐光啟主持歷局時,曾仿製了幾架望遺鐃,取名「窺筩」。
還有就是輿地學有了極大的發展,最早介紹現代世界地圖知識至中國者,為利瑪竇之坤輿圖。
利瑪竇初到端州時,即繪有坤輿圖以贈同好。
及二十八年晉京謁見神宗時,除聖像、自鳴鐘外,曾進萬國圖志一冊。
所謂萬國圖志,即當時的世界地圖,並附有說明。
除此之外,利氏曾繪坤輿萬國全圖多幅。
當時中國人嘆為得未曾有,好事者紛紛加以翻刻傳佈,一時遂有多種不同版本的利氏世界地圖。
a利氏世界地圖的特點是(1)說明地為圓形;(2)已有經緯度;(3)已有南北極與赤道,並說明南北晝夜之長短;(4)已有五大洲,為歐羅巴、亞細亞、利利瑪竇的世界輿圖之外,最著名的是艾儒略的職方外紀,書成於天放三年。
艾儒略的著作是根據利瑪竇與龐迪我兩人的輿地資料,加以他個人所蒐集的見聞記錄而成。
為之修訂刊行的是楊廷筠。
內容所記多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卷首附有萬國全圖,以下分洲敘述,最後則為四海總說。
此書內容述歐洲尤其義大利之情形為最詳,因艾氏為義大利人也。
利瑪竇、艾儒略之後,有南懷仁所繪製的坤輿全圖,成於康熙十三年。
圖作兩半球形,並附有坤輿圖說兩卷,內容有一部分是錄自利、艾之書,別一部分則是增加的新材料。
還有就是數學,要知道數學中最早譯為中文的是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eucides)所著之幾何原本,為利瑪竇與徐光放所合譯。
書成於萬曆三十五年,共六卷(第一卷講三角,第二卷講線,第三卷講圓,第四卷講圓外形,第五六卷論比例),所譯並非原書之全部。
此書刊行後五年,徐光放復與龐迪我、熊三拔等加以校訂。
幾何原本之外,有關數學的重要譯著,有以下諸書
1.圜容較義萬曆三十六年,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論圓之內外初,屬於幾何範圍。
2.測量法義萬曆三十五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論高深廣遠之測量法。
3.測量全義徐光放與羅雅各布共著,內容包括平面三角與球面三角。
4.同文算指李之藻據利瑪寶所授寫成,內容為數學,包括四則算術與約分法。
5.大測崇禎時,徐光放所主持之歷局中所編譯,內容引述托勒密(caudiusptoaeus)之數學定理。
自從西洋傳教士將西方數學原理傳人中國後,中國學人受其影響,各種有關西法之數學著作,如勾股義(徐光啟著)、天學會通(薛風怍著)、幾何論約(杜知耕著)、歷算全書(梅文鼎著)、割圓八線(黃宗羲作)、赤水遺珍(梅谷成著)、杜式九術全本(張冠著)、續增新法比例(陳厚耀著)、測量全義(袁士龍著)??等,有如雨後春筍,不勝列舉。
以及物理機械,像是:
(1)《遠西奇器圖說》《遠西奇器圖說》是我國第一部講機械學的書,也是第一部具體介紹西方物理學的專書。
原書為鄧玉函口授,而由王徵編著並繪圖。王徵字良甫,號葵心,陝西涇陽人。萬曆二十二年舉人,天啟二年進士。曾受洗入天主教,與西洋傳教士鄧玉函、金尼閣等過從甚密。
王徵最好研究物理學,除編著奇器圖說外並自制機械多種,鄉人稱為諸葛孔明覆生。
奇器圖說一書是以圖為主,而加以說明。
所列機械器物名稱有六十六項之多,動力名稱有二十九種,其原理則包括槓桿、滑車、螺旋等力學。
蓋鄧玉函本為物理學家伽利略(gaieo)之知友,其物理學知識或深受伽氏之影響也。
王徵於奇器圖說之外,又著有新制諸器圖說,為其個人所發明創制的機械所作的圖說。
根據王氏的著作,知道王氏運用其所傳授的西方物理學知識所作的奇器有「虹吸」、「鶴飲」、「輪繳」、「自行磨」、「腳踏車」、「運重機」、「連弩箭」、「生火機」、「代耕機」、「螺絲轉梯」、「折迭梯」、「活閘」(自行啟閉的水閘)等,這些奇器或為仿造,或為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