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360章 緣由因果

第360章 緣由因果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七零,穿成年代文中的極品親戚 寫作路人讀作萬人迷[快穿] 讀心後,瘋批暴君決定洗白 她漂亮又脆弱[快穿] 開局四零,手握星際商城帶飛祖國 撿到的小可憐是九尾狐妖 換嫁東宮,絕嗣太子輕點寵 易孕體質,七零長嫂兇又甜 覺醒異能穿末世,五個哥哥跪地痛哭 漫畫主角自救指南 開荒技術我最強,穿到星際放光芒 舔狗三十年,她攜千億家産回七零 死遁後才知,我是瘋批反派白月光 末日異種 第二次元遊 執戈元聖 狐妖小紅娘:從前有棵相思樹 這個仙界有點崩 無限徵殖 火影之戰鬥狂潮

要知道雍正時期的密摺人員數量之重遠超前代,怎麼說呢,據統計,在康熙朝有密奏者約百餘人,而到了雍正朝,這短短的十三年中,密奏者數量達到了一千一百餘名,算是驚人擴張了。

這是因為雍正擴大了提奏人的資格範圍,具有奏密資格的官員官職大到內閣學士、布政使司,小到知府、同知。

奏摺的內容千差萬別,不勝分類,上至軍國要事,下至身邊瑣事,無一不包。

雍正曾下旨說:“不特爾閩省事情,即別省吏治、戎政以至廷臣臧否,朕之一切舉措或得或失,但有聽聞,不必待訪的確,先即密奏以聞”。

雍正把密摺人員作為自己的耳目,把觸角延伸到全國各處,皇帝特許的下級官員可以透過密摺直接向皇帝彈劾上級長官,使各級官員彼此監督,上下牽制,使各級官員都處於自己的掌控之下,中央集權達到極致。

當然,之所以如此,也是有所經濟背景的,像是在當時,舉行了很多的改革,例如耗羨歸公。

所謂的耗羨歸公是指地方官徵收錢稅時,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清雍正間透過定火耗以增加各級地方官薪給的重要措施。

而清承明舊制,官吏俸祿較低,官至極品俸銀不過180兩、祿米180斛,而七品知縣年俸僅45兩,州縣官員不能借以維持生活,於是有所謂耗“耗羨”,是指正稅之外無定例可循的附加稅,上級官吏也是默許州縣官在收稅時加徵銀兩。

雍正二年正式實施耗羨歸公,這項政策最早在山西推行,雍正二年七月,正式推廣至全國,將明朝時期以降的“耗羨”附加稅改製為法定正稅,並規定以制度養廉銀,起到遏制地方官吏任意攤派行為。

雍正二年1724)下旨實行耗羨歸公,同時規定各省文職官員在俸銀之外,增給養廉銀,這樣保證了底層官吏的生活費用。

各省根據本省實際情況,把每兩地丁銀明加火耗規定為數分至1錢分銀不等。

耗羨歸公後,作為政府正常稅收,統一徵收,存留藩庫,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給本省文職官員作為俸祿。

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徵稅權,增加了財政收入,減輕了人民的稅務負擔,增加了官吏的俸祿,對整頓吏治,淨化官場,減少貪汙起到了積極作用。

還有就是攤丁入畝,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將歷代相沿的賦稅徵收併入田賦徵收,這是一種新的徵稅制度,也是雍正帝在經濟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只按地畝數進行徵稅,將各省人丁數訂為常數,把丁稅數額均攤到糧稅,以後新增的人口數不再計稅。

攤丁入畝的實行,簡化了徵稅流程,自耕農得以生存,使底層勞動者擺脫了永遠戴在自己身上的丁役枷鎖,人身自由得到解脫,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客觀上促進了人口的遷移,使社會經濟活動流動起來。

以及整頓國庫,要知道康熙晚年由於採取“仁政”,各級官員侵佔國家錢糧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只江蘇一省,最高拖欠國庫糧錢時達881萬兩,而康熙時期對虧空錢糧負責的官員處罰力度頗輕,對官員的違法活動不具有拘束力,加重了盜取國庫錢糧的行為,各級官員挪用公款、侵吞國家財產等違法活動日益猖獗,這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國家財政猶如空中樓閣,岌岌可危。

到雍正執政後,警告官僚“爾等若仍如康熙年之奉行,恐朕未必能如先帝之寬仁容恕也”,後著手派人清查國庫,制定相應政策打擊各級官員侵吞國家財產行為。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在向各省負責錢糧的官員下旨時言:“各省庫項虧空,動盈千萬,是侵是挪總無完補,耗蠹公帑,視為泛常,尤為不法,宜嚴革前弊,永杜侵挪”,並且成立由其十三弟怡親王允祥負責的“會考府”,專門稽核錢糧奏請,對發現官員有侵佔國庫錢糧非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處罰手段也較康熙時期嚴厲的多,一旦發現有虧空錢糧官員,首先一律革職,然後追究上級官府責任,並令其限期彌補、追回欠款。

像是雍正二年八月,雍正令刑部制定更加嚴厲的處罰辦法,明確處罰標準,規定如有官吏挪用銀一萬糧以上至兩萬兩者,發配充軍,兩萬兩以上者,處斬,如在限期內追回,可免死罪。

在有效的高壓政策之下,中央部門及各省侵吞國庫現象日益減少,把康熙晚年各省欠款追繳基本完畢。

此項處罰政策一直貫穿雍正朝,據統計,雍正末年,追繳贓銀儲存在“封椿庫”的可供20餘年之用。

整頓國庫,改變了官場風氣,清理了多年的官場積弊,同時也減輕了人民負擔,積累了財政收入,再清理虧空過程中,也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穩定了雍正的執政地位。

除了這些外,還有人才儲備。

眾所周知,國家的興盛取決於對人才的使用和培養,雍正即位之後,急需一隻高素質的官吏隊伍,反覆強調“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事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把用人作為行政的要務,在對人才的選擇和使用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他認為官吏首先要有才能,“即府縣等員官階尚遠者,果有真知灼見,信其可任封疆大吏,亦準列於薦牘之內”。

也就是根據才能來安排官職,鼓勵官者舉薦人才,保證才盡其能。

其次要廉潔,俗話說:“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雍正同樣認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本。故凡居官者,必當端其操守以為根本,乃可勉為良吏”。

他也時常提醒大吏要為政清廉,“至督撫身為大吏,尤宜廉潔率屬,倘有撫同苛刻致擾民生者,一經查出決不姑貸”。

此外,雍正更是十分看重官吏的開拓精神,要求官吏要統攬全域性,目光遠大,他評價巡撫一職時曾說:“用人雖不求備,惟至督撫須全才,萬不有所貽誤,若無包羅通省之襟懷,統馭群僚之器量,即為不稱厥職”。

也正是由於雍正的人才觀,為改革儲備了一批能吏,為推行改革打下堅實的人力基礎。

作為改土歸流的實施者鄂爾泰,正是被雍正的慧眼所選中,才成就了改土歸流這一歷史性改革。

鄂爾泰,西林覺羅氏,是滿洲鑲藍旗人,自幼攻讀四書五經,能文善武,十六歲時應童子試,次年中秀才,十九歲補廩膳生,二十歲中舉,進入仕途。

但是他的仕途並不順暢,三十七歲時,才出任內務府員外郎,其才能一直未被康熙帝所發現,四十二歲時作詩感嘆到:“攬鏡人將老,開門草未生”,覺得自己的仕途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

但是鄂爾泰絕非等閒之輩,他剛正不阿,原則性強。

當康熙晚年各派系爭奪皇儲時,時為雍親王的胤禎欲拉攏鄂爾泰,但是鄂爾泰以:“皇子宣毓德春花,不可交結外臣”拒絕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篡清:我初戀是慈禧 備前宰相 帝顏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