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亡後,不是滿清入關,而是漢族政權,比如李自成,會怎樣呢,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但是,如果是一個漢族政權接替明朝,雖然也不一定在與西方國家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但是,它從封建社會轉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速度,應該比清王朝要快一些,原因就在於上層和下層之間文化的同一性,民族的認同感。
滿清首先要防範的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人”,所以慈禧太后說“寧與外人,不予家奴”,中國本來就不是它的,只要能夠保住皇位,割讓土地對於滿清統治者來講,幾乎是拿別人的東西送禮,而對於下層來講,沒有必要去保一個異族政權,對於這一點,外國人看得清清楚楚,他們說中國是“一盤散沙”,“一小隊士兵,只要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就可以從中國的這一端一直打到那一端,而不會有任何抵抗”。
清楚地表明清末中國社會缺乏凝聚力,處於嚴重分裂的局面。
日本也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但是日本的轉變速度,比清朝快,而且成功了,過去我們認為是由於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比滿清程度要深,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前,滿清在近代化過程中,比日本要快,但是,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力量是漢人,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漢人整體上的文化水平是高於滿人的。
但是,滿清統治者對於“洋務派”是利用和打擊並重的,剿滅太平天國是用,以後主要就是打擊了,滿清始終是以“中國”為第一敵人的,因此,日本皇室支援維新,滿清則堅決打擊,中國在近代化程序中所要支付的代價比日本要大得多,錯過了最後一個向資本主義轉化的機會。
大家可以看到,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西方列強由資本主義轉向帝國主義,完成了對世界的瓜分,控制了全世界,中國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反對整個帝國主義世界,中國沒有這個力量,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滿清對中國進步的作用,基本上是負面的,現在很多影視劇熱衷拍清宮戲,似乎滿清,最少在早期,是值得歌頌的。
但實際上,封建皇帝從其社會屬性上看都是邪惡的,滿清皇帝尤其邪惡,滿清是集深重的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於一體的邪惡政權,不僅不應該歌頌,反而應該痛斥,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當然,作者菌的這些言論可能過激了,不過卻也是事實,好了,我們再次迴歸正題吧,也就是胡人漢化。
確實,大家可以看到,滿清入主中原後,不說其他,單說文化,其實已經算是徹底漢化了,也不打獵了,開始種莊稼,所以滿人才有鐵桿莊稼一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包括滿清滅亡,取消抵制以後,他們也沒跑回去放牧,而是繼續生活在漢人的地方,過著和我們漢人一樣的生活,這就已經是全面漢化的表現。
而且需要說明,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進入階級社會後民族融合就已經開始了。
因為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嘛,充滿了戰亂與動盪,不過雖然動盪不堪,但那時諸侯國之間頻繁的兼併與戰爭,也大大加強了華夏民族與周邊民族的聯絡,促進了民族融合。
特別是到了後面的秦漢時期,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充分,而我們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初步形成。
中央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加速了對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了各族人民友好交往,民族融合有了新的發展。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第一個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時期。
隋唐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融合得到新的發展。
此後的宋元時期則是我國古代第二個民族大融合的高峰時期,其中元朝更為突出。
元朝的統一使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並形成新的民族——回族,不過雖然元政府實行民族分化政策,但阻止不了民族融合的歷史趨勢。
至於明清時期的話,已經說了,各民族的融合與經濟文化交流到了新的高度。
可以說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關係的主流。
因為民族融合有利於民族矛盾的緩和,有利於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至於民族同化則是指一個民族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同化於另一個民族的現象。
在歷史上有兩種民族同化,一種是自然同化,指某一個民族在長時期中受到另一個民族的影響,逐漸消失了本民族的特性,同化於另一個民族。
這是歷史民展中自然的進步的趨勢。
另一種是強制同化,是指反動統治者所衽的民族同化政策,如強制被壓迫民族接受統治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改變原有的民族特性。
馬克思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恆的歷史規律。”
的確,中國古代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的“舊俗”被中原農業民族的“漢法”代替,證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舊俗”指邊疆少數民族落後的生產方式和上層建築,“漢法”指漢民族先進的生產方式和上層建築。
漢法代替舊俗是少數民族封建化過程,即處於封建社會以前落後狀態的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過度。
這一過程均是受到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同時民族間的往來也促進了少數民族的發展;為鞏固統治,有作為的少數民族統治者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也會主動實行漢化政策。
一般來說,少數民族封建化主要包括生產方式,學會農耕技術,成為農業居民;任用漢人制定典章制度;仿效漢族官制;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
需要說明,少數民族封建化過程是從北魏孝文帝改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