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349章 深受影響

第349章 深受影響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全職高手之未末此若 逆生行 綜影視炮灰黑蓮花逆襲攻略 天與暴君想要入贅 七零,穿成年代文中的極品親戚 寫作路人讀作萬人迷[快穿] 讀心後,瘋批暴君決定洗白 她漂亮又脆弱[快穿] 開局四零,手握星際商城帶飛祖國 撿到的小可憐是九尾狐妖 換嫁東宮,絕嗣太子輕點寵 易孕體質,七零長嫂兇又甜 覺醒異能穿末世,五個哥哥跪地痛哭 漫畫主角自救指南 開荒技術我最強,穿到星際放光芒 舔狗三十年,她攜千億家産回七零 死遁後才知,我是瘋批反派白月光 末日異種 第二次元遊 執戈元聖

當然,這裡需要插一句,前面說到了遼朝的一些政治文化習俗,其中提到了它們的科舉考試,這其實很有意思的,可以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因為它們的科舉考試其實跟我們是有一些不同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了,在古時候,我們是儒家文化為尊嘛,向外輸出的也是儒家文化和思想。

自然,遼朝也不例外,很是受了這方面的影響。

而隨著儒家思想的地位在遼朝不斷提高和遼朝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儒家文化在遼朝統治域內得到了廣泛傳播,影響日益擴大,誦經習儒已經逐漸成為那時遼朝社會生活中的時尚。

的確,儒學的發達,學校的設立,科舉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北方遊牧社會的文化素質,更是促進了北方遊牧社會的進步,而且隨著儒家文化影響到北方遊牧社會的諸層面,北方遊牧社會與中原漢族社會之間的文化差距逐漸縮小,為民族的大融合鋪平了道路。

顯然,在這一過程中,遼朝科舉制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要知道遼朝是以武立國,在建國之初,兵勢方張,庶事草創,“禮之用未遑”,尚未觸及科舉制度。

至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取得燕雲十六州之後,遼朝為了穩定統治,適應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始在南京地區署置科舉制度,以收漢族、渤海族士人,充實遼朝官僚機構。

此後,經世宗、穆宗的政治變亂,導致科舉之事設廢無常,隨宜性較強,直至景宗保寧八年(976年)“詔南京復禮部貢院”,遼朝科舉制度才逐步穩定下來。

聖宗統和六年(988年)“詔開貢舉”後,遼朝科舉制度由帶有隨宜設定的傾向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制度化,由此科舉制度不斷走向完善和更加成熟,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也愈加凸顯。

也就是說,遼代科舉是至聖宗耶律降緒統和六年(988年),方行貢舉。

其規制“頗用唐進士法取人”,意思就是,遼代的科舉制度是大致仿照了唐代的科舉制度的。

最初每冬只放進士一二人,開泰元年(1012年)後逐漸增加取士人數,每科錄取50~70人左右,並規定契丹人不準應試。

取士人數最多時,達一百三十餘人。

進士分甲、乙兩科,最初只設鄉貢、禮部試二級。

到了重熙五年(1036年)十月,巡興宗耶律宗真在丞相張儉的建議下,以《日射三十六熊賦》、《幸燕詩》為題,試進士於廷,廷試亦成為遼之科舉制度。

舉資料記載,遼代約開貢舉56次,所取狀元可考者53人。

56次貢舉,對於一個先後存在209年的少數民族掌權的朝代而言可謂不少。

但是需要說明,在那時進士出身,真正任命為官者,卻少得可憐,可見遼統治者對科舉的真正含義還缺乏科學的研究,又因遼之契丹文難考,保留的遼代科舉資料又甚貧乏,作者菌也只查到這麼多,也就只能粗略的給大家說一下,至於具體如何的話,還是期待有更多的發現吧。

與此同時還有金代,畢竟宋遼金三個國家嘛,同一時期,算是相輔相成了,提到大哥自然少不了二哥,也的確,金代的科舉制度是在總結了遼代的科舉制度的經驗教訓後建立的。

“遼起唐季,頗用唐進士法取人,然仕於其國者,考其致身之所自,進士才十之二三耳”。

就是說,遼代雖然沿用唐朝科舉制度而行科舉,但進士出身被任命為官的,也只不過十分之二三,科舉只不過是個擺設。

“金承遼後,凡事欲軼遼世,故進士科目兼採唐宋之法而增損之,其及第出身,視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

就是說金代科舉雖採唐宋之制但能揚長避短,對進士出身者能予器重,而法亦非常嚴密。

金在開國之初,考試分詞賦進士、經義進士兩類。

詞賦進士考試、詩、策論各一道;經義進士考經義、策論各一道。

錄取名額不定,考試亦不定期。

到天會五年(1127年),金軍佔領河北、河東之後,官吏貧缺,急需補充。

金太宗便根據遼、宋舊制的不同,下詔對南北士人各以其素習之業取士,號稱“南北選”。

至天眷元年(1138年)五月,熙宗亦下詔,命南北選各一詞賦、經義兩科進士。

天德二年(1150年)將南北選合而為一,並取消經義、策試兩科,專以詞賦取士。

到世宗完顏雍時,科舉考試得以進一步改革一是增加了時務策,海陵王時科舉不考時務策,“士人不以策論為意”,影響了人才質量,為此世宗提出“並答時務策,觀其議論,材自可見,卿等其議之”,故官員缺額較少,後罷掉南北選,每科取士不過六七十人,官吏缺員嚴重,有鑑於此,世宗便命“自今文理可採者取之,毋限於數。”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重生之冷傲狂妃 三國雄兒傳 孫子兵法現代釋用 率土風雲起漢末 群雄爭霸之蟻王 三俠五義,開局反派小王爺 我的老婆是大夏女帝 明末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