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資質平平,不學無術,生性多疑,不辨是非的耶律延禧,終於繼承遼朝大統,是為遼朝末帝——天祚帝。
遼天祚帝登上皇位後,懿德皇后蕭觀音冤案得到平反,追諡蕭觀音為宣懿皇后,並將其與道宗合葬於慶陵(內蒙古巴林右旗)。
天柞帝對耶律乙辛一黨的殘餘勢力進行了更為徹底的清除,對已經去世的耶律乙辛,張孝傑,蕭十三等人,皆剖棺戮屍,並將其族中家產分賜群臣.
而遼天柞帝耶律延禧的話,字延寧,契丹名阿果,此人不但資質平平,不學無術,而且信讒言,喜女色,酷愛打獵,怠於政事。
所以這一時期遼朝社會矛盾尖銳,政治腐敗,統治集團日益腐朽,各族人民的起義也不斷髮生。
更嚴重的是天祚帝無視女真族的壯大,對大臣的上書不予理睬,最終導致了遼朝的滅亡。
可見,如果懿德皇后蕭觀音不被誣陷而慘死於朝堂之上,那麼太子溶就會受到皇后一族的保護,也就不會被奸臣暗害。
如果繼承道宗大位的是博學多才,騎射絕人的太子溶,而非資質平平,驕縱荒淫的皇太孫耶律延禧的話,那麼遼朝的歷史可能還會重新改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總之,遼朝末期一系列的宮廷鬥爭和政治腐敗的表現,皆因懿德皇后蕭觀音的冤案而引發,並加速了遼朝的滅亡。
………………
總之,這個故事簡略來說就是因為蕭觀音的《迴心院》詞風情萬種,意味綿長,但對於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耶律洪基而言,卻恰是作“俏媚眼做給瞎子看”。
而蕭觀音的兒子耶律溶時為太子,頗為英明,奸臣耶律乙辛便心懷忌憚,藉機生事。
乙辛對蕭觀音的文學才能瞭如指掌,遂指派高手創作了一首《十香詞》,偽稱宋朝皇后所作,暗囑宮人單登獻之,勸蕭觀音抄寫並譜曲,以便與前邊提到《迴心院》詞並稱“遼宋二絕”。
《十香詞》為淫調,分別寫身上10個部位之“香”,本難登大雅之堂,但此時卻恰恰合了孤寂中蕭觀音的心態。
她不僅親手以彩絹抄寫、譜曲,還在末端寫了題《懷古》詩云“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痴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詩中化用了漢成帝與趙飛燕故事,這一抄、一譜、再一寫,正中了耶律乙辛所設構陷奸計。
對此“物證”,耶律洪基原本漠然。
但受耶律乙辛同黨,曾放言“無百萬兩黃金,不足為宰相家”當朝遼國宰相、漢人張孝傑落井下石解之“詩中嵌有‘趙惟一’三字,正是皇后心繫情夫的表現啊!”
到此,耶律洪基終於醋勁大發,勃然大怒,認定蕭觀音與趙惟一私通,敕令白練一段自盡,趙惟一凌遲,年僅18歲的太子耶律溶也在此次構陷中廢為庶人並不明不白而死。
蕭觀音曾請求覲見以白冤,竟不獲準,直落得個36歲香消玉殞。
據說,早在蕭觀音為皇后前的某日,突然有白練一段自空落下,上寫有“三十六”三字。
她不知其意,左右隨從揀好話說“這是上天命你統領三十六宮啊!”至此,人們才明白了這三個字的天意。
耶律乙辛的奪權野心終為耶律洪基知道,他採取斷然措施將其殺死。
壽昌七年(公元1101年)耶律洪基死,因無子,遺命長孫、耶律溶子耶律延禧繼位,追諡蕭觀音為宣懿皇后,與自己合葬慶陵。
為祖母冤情,更為父親少年而死,耶律延禧將已死去的宰相張孝傑剖棺戮屍,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孫及親舊,盡行誅戮,再追諡祖母為皇太后。
但此時,一代豔骨芳容,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塵了。
直到多少年後,清代詩人朱彝尊和納蘭性德還對蕭觀音的悲劇給予了莫大同情,分別寫詩詞紀念之。
比納蘭性德小6歲的王仲瞿進而編有傳奇劇《迴心院》,可惜今已失傳。
直到上世紀40年代,李健吾編同名話劇,在海外演出後被譽為中國的《奧賽羅》。
後來,周水荷、朱鏗又將它改編成越劇《淒涼遼官月》,於1981年在上海戲劇節演出,轟動一時。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