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元年(1075),懿德皇后蕭觀音被誣陷致死,太子溶已經覺察到是乙辛等人所為,但卻無力相救。
太子溶投地大叫日“殺吾母者,耶律乙辛也,他日不門誅此賊,不為人子。”
耶律乙辛與太子溶的矛盾已趨尖銳,鬥爭日趨激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了大康三年(1077),乙辛黨人蕭十三對乙辛說“今太子猶在,臣民屬心.大王素無根柢之助,復有誣皇后之怨.太子若立,王置身何地?宜熟計之。”
乙辛也正為此事憂慮,聽了蕭十三的話,乙辛連夜召見蕭得裡特等人精心策劃蓄謀加害太子。
乙辛等人依舊是故伎重演,以謀反之罪誣陷太子。
乙辛秘密命令右護衛太保耶律查刺誣告都宮使耶律撒刺,知院蕭速撒,護衛蕭忽古謀立太子.因證據不足,案件擱淺,道宗不想繼續追究。
幾個月之後,乙辛又命令牌印郎君蕭訛都斡等人上奏“查刺前告非妄,臣實與謀,欲殺耶律乙辛等,然後立太子,臣若不言,恐事發連坐。”
道宗聽信了他的話,將太子溶幽禁,並派遣耶律燕哥前去審訊太子。
而耶律燕哥,字善寧,季父房之後,燕哥狡佞而敏,清寧年間,為左護衛太保.大康初,轉北面林牙。
他同樣是乙辛的耳目,凡聞見必以告,太子感到十分冤枉,他誠懇地請求耶律燕哥說“我現在已經是皇儲了,還有何求,請為我向皇上辯解。”
蕭十三對耶律燕哥說“把供狀改為太子認罪。”太子溶沒有想到耶律燕哥也是乙辛黨人之一,他不但不為其辯護,還上報皇帝說太子已經認罪。
道宗昏庸,不能覺察出這是乙辛等人的陰謀,道宗非常憤怒,下令將太子廢為庶人,“徙於上京,囚環堵中”,太子受到了乙辛等人的百般凌辱和虐待。
乙辛黨人為了徹底剷除太子的勢力,命令達魯古,撒八將太子及太子妃暗殺。
“好學知書“,“騎射絕人“的遼朝皇族中罕見,文武兼備之才就這樣含冤而逝。
耶律乙辛誣毀太子,張孝傑與之同力相濟,朋比為奸,耶律乙辛與張孝傑誣害忠良,二人把持朝政,於道宗前相互吹捧,遼道宗把國事全權交予耶律乙辛等人,他自己終日在外打獵遊樂。
乙辛等人權傾朝野,過於專橫跋扈,引起群臣怨憤。北院宣徽使蕭兀納和夷離畢蕭陶隗進諫說“舍嫡不立,是以國與人也。”
道宗猶豫不決,到大康五年(1079),道宗出去打獵,乙辛請求留下皇孫耶律延禧,道宗沒有想到這是陰謀,準備聽從乙辛的意見。
蕭兀納上奏日“陛下若從乙辛留皇孫,皇孫尚幼,左右無人,願留臣保護,以防不測。”
由此,道宗開始對乙辛有些懷疑,於是命令皇孫從行。
道宗至黑山打獵,見到扈從官署多跟隨乙辛,惡之,出乙辛知南院大王事,削一字王爵,將魏王降封為混同郡王。
又到大康七年(1081),耶律乙辛因為出賣禁物,以罪囚於來州(遼寧綏中前衛),“後謀奔宋及私藏兵甲事覺,縊殺之”。
而張孝傑後因私販上京臨潢府境內廣濟湖鹽及擅改詔旨事發獲罪,被削奪爵位,貶安肅州(河北徐水)。
數年後,迴歸故里,病死家中。
大康九年(1083),太子溶冤案得到昭雪,追諡為昭懷太子,乙辛一黨遭到徹底失敗。
太子溶的死使得道宗極度悲傷,並意識到太子是被陷害致死,因此就更加悔恨。
於是道宗追諡耶律溶為昭懷太子,以天子之禮將其改葬玉峰山。
耶律溶是道宗唯一的兒子,太子溶的死使得遼朝產生了皇儲危機。
道宗為了補償其錯殺愛子之恨,百般寵溺耶律溶之子耶律延禧。
於是大安七年(1091),只有16週歲的耶律延禧被道宗扶上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最高軍職。
在壽昌六年(1oo),道宗在身患重病之際將皇權移交給延禧,次年道宗病死於混同江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