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343章 女中豪傑千古傳

第343章 女中豪傑千古傳 (第3/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虛假現實 海賊王之我,第四人 無限鬼劍 血族大家庭 三生鏡之一世為人 傾世無殤 陛下投降吧,六皇子大軍壓城了! 七日通靈 鬥營 重生之女翻譯官 娘子,吃完不許逃 霽雨初晴 春有百花冬有雪 重生之女配複仇記 徒弟個個都很拽 廢後也瘋狂 妃常神秘 犯上逆臣:從娶公主開始 從零開始的劍神 醉紅顏:朕的傾城鬼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趣的是這句契丹諺語使用漢語進行了標音而沒有表意.蓋言以玉飾首,以金飾足,以觀音作皇后也。

再到後來清寧二年(1056)八月,皇上到秋山打獵,皇后率妃嬪從行至伏虎林。

皇上命皇后賦詩,皇后直接應聲道“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都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

皇上聽了自然特別高興,對隨從的大臣們說“皇后可謂女中才子。”

到次日皇上親自御弓矢射獵,有猛虎突然從林中躥出來,上日“朕射得此虎,可謂不愧後詩一發而殪,群臣皆呼萬歲。是歲十一月,群臣上皇帝尊號日天事皇帝,後日懿德皇后。

清寧三年(1057)秋,皇上作《君臣同志華夏同風》詩,後應制屬和日“虞廷開盛軌,王會合奇琛。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鹿蠡,聲教薄雞林。大宇看交泰,應知無古今。”

清寧四年(1058),皇后生皇子溶,皇太叔重元妃人賀,每顧影自矜,流目送媚。

後語之日“貴家婦宜以莊臨下,何必如此?”

妃銜之,歸罵重元日“汝是聖宗兒,豈虎斯不若。使教坊奴得以可敦加吾。汝若有功,當除此帳,笞撻此婢。”

耶律重元早有篡位企圖,於是重元父子合定叛謀。

清寧九年(1063)七月,道宗駕幸灤水,重元父子聚兵謀反.不久叛亂被鎮壓,重元父子伏誅.叛亂平息後,道宗對平叛有功之臣大加封賞.耶律乙辛得以專權,“詔四方有軍旅,許以便宜從事,事震中外。”

乙辛威權震灼,傾動一時,惟後家不肯相下。

大康元年(1075),皇太子耶律溶“始預朝政,法度修明。”

這使乙辛的行動受到限制,為了排除異己,削弱後族權力,樹立自己的威勢,乙辛“益復蓄奸,為圖後計矣。”

蕭觀音“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制歌詞,尤善琵琶.……好音樂,後常慕唐徐妃行事,每於當御之夕,進諫得失。”

也就是當時遼國風俗,君臣崇尚射獵。

道宗亦往往跨馬持弓,瞬息百里,遠人深谷邃林,隨從求之不得,沉湎遊獵,勢必荒於政事。

皇后頗以為患,屢次上書痛諫。

其中有《諫獵疏》“妾聞穆王遠駕,周德用衰,太康佚豫,夏社幾屋,此遊佃之往戒,帝王之龜鑑也。頃見駕幸秋山,不閒六御,特以單騎從禽,深入不測,此雖神威所屆,萬靈自為擁護,倘有絕群之獸,果如東方所言,則溝中之冢,必敗簡子之駕矣。妾雖愚,竊為社稷憂之,惟陛下尊老氏馳騁之戒,用漢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為牝雞之晨而納之。”

道宗表面接受了皇后的意見,但“心頗厭遠”,後因屢次勸諫道宗獵秋山而遭冷落。

為了喚回道宗對自己的信賴和愛戀,蕭觀音又作《迴心院》詞,以求道宗能夠回心轉意.然而,這首《迴心院》非但沒有使道宗回心轉意,反而為蕭觀音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當時,諸伶官無人能奏此曲,惟有趙惟一能之,冤案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皇后身邊的一個宮婢名叫單登,本來是重元家婢,也擅長彈箏和琵琶,每與惟一爭能,埋怨皇后蕭觀音不知她的彈奏水準。

皇后乃詔她人宮,蕭觀音與單登對彈了四旦二十八調,結果是單登皆不及皇后。

單登表面上雖有愧服之意,但心中怨恨油然而生。

由於單登善用媚姿,有時道宗便召登人內廳彈箏,蕭觀音便向道宗諫言“此叛家婢女中獨無豫讓乎,安得輕近御前!”

因遣直外別院,不得人內廳彈奏。

單登由此更加怨恨皇后,單登有妹名日清子,嫁與教坊朱頂鶴為妻,時方與耶律乙辛狎暱,單登每向清子誣皇后與趙惟一淫通,盡為乙辛所知。

乙辛正欲害皇后,聞知此事,正中心懷,猶恐證據不足,於是請人作《十香》淫詞,用為誣案。

《十香》詞作好之後,耶律乙辛又暗中囑咐與他相好的教坊伶官朱頂鶴的妻子清子,再由清子拜託善彈琵琶的宮人單登,要單登相機行事,把《十香》詞獻給皇后,就說是宋國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來併為它譜曲,便可稱為二絕,也好為後世留一段佳話。

蕭觀音不知是乙辛與單登之計,捧讀《十香》詞後感慨萬千,不僅將《十香》詞從頭至尾全部謄寫一遍,而後還在留白處補題了一首題為《懷古》的詩“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人昭陽。”

單登得到蕭觀音的手書《十香》詞後,便持出與清子云“老婢淫案已得,況可汗性忌,早晚見其自練掛粉履也。”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我帶著種子庫在古代發家致富 最強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