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土面積較漢唐減少的情況下,支出卻大幅增加。
增加國家的財源顯得十分重要。
顯然,依靠土地收入肯定有限,土地稅賦過重不能養民,過輕又不能支撐政權。
發展貿易,是朝庭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
北宋的貿易十分發達,到了南宋,貿易對於國家的經濟地位顯得更重要,甚至可以說,南宋是靠貿易立國的。
貿易的發展帶動商業繁榮,商業繁榮又拉動手工業與規模工業的發展。
宋朝時期,我國的冶金、採礦、陶瓷工業已經十分發達。
北宋時期就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煤等礦藏,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和加工工廠。
如造船廠、火器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各地的官窯等。
南宋時的軍器所工匠竟達七八千人,廠裡的工人按期領工資。
因為工商需要先進的技術,所以宋代時中國的四大發明的三項被髮明或是開始得到廣泛使用。
北宋時期,鋼產量已經超過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產量(美國學者郝若貝教授(robert)根據宋代兵器製作、鐵錢鑄造和製造農具等方面的消耗情況,推算出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的鐵產量大致在7.5,15萬噸,這一產量是1640年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產量的2.5,5倍,整個歐洲各國(包括俄羅斯歐洲部分)到18世紀鐵產量大致在14,18萬噸之間,因此宋代中國的鐵產量基本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
首都開封已經是一百多萬人的大都市(這種規模就是在現在也是了不起的),百姓做飯燒的是煤而不是柴草(宋代的煤產量無疑是居世界第一,而且開採技術非常先進)。
由此可見當時的工業水平和普通人的生活。
而且宋朝國家財政收入主體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業社會逐步邁進了。
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靠加重對農民的剝削,而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的“小自耕農”直接徵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實在是絕無僅有。
宋仁宗天聖由於工商業的高度繁榮,促使國家採用紙幣元年(1023年),正式由政府出面設立交子務,隨著紙幣發行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地區使用這種便利的貨幣。
而西方最早的紙幣是1661年斯德哥爾摩銀行發行的,但這家銀行很快倒閉。
至1694年,英格蘭銀行開始正式使用紙幣,比中國晚了700年左右。
隨著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商業活動也空前活躍起來。
在宋代,商業的發展首先表現在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市場數量的大量增加。
唐代城市實行嚴格的坊市制度,將商業區和居住區分開,居住區內禁止經商。
宋代逐漸打破了坊市格局,允許商人經商,街道上隨處可以開設店鋪。
尤其是北宋都城東京汴梁(開封)和南宋都城臨安府(杭州),城市人口都超過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大都市。
其商業更是異常發達,據一些學者統計,北宋開封已經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業者,8000,9000家小商小販。
在城市周圍和鄉村的交通要道逐漸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集市。這種集市在嶺南稱為“墟市”,北方稱為“草市。”
這些集市又被總稱為坊場,它們遍佈全國各地,形成星羅棋佈的交換網路,所有這些都表明,宋代商業活動空前活躍。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