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然而到了北宋和南宋末期,擁有“士人風骨”的社會精英,幾乎全部被排斥在了權力核心之外。
當朝君臣尤其是士大夫的無恥,造成“亂自上作”,“敗自下生”,“社會灰化”,統治面臨崩潰的邊緣。
蔡京之流之於宋徽宗,賈似道之流之於宋度宗,將人世間驕奢淫逸、荒唐無恥之事發揮到了極至。
宋徽宗身為一國之君居然夜出狎妓,賈似道身為宰相卻把鬥蟋蟀當成軍國重事,
說明這個王朝道德淪喪到了何種程度!
正如後世所說,“士大夫無恥,為國之大恥。”
而兩宋的悲劇在於,當朝君臣的無恥造成了兩宋的滅亡,而在野的社會精英卻成為抗敵救亡的中堅力量(那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頁。
宋朝是仁人志士、英雄豪傑輩出的時代,而中國歷史上兩次漢奸高潮出現在明末和抗日戰爭時期),但是最終無力迴天。
還有就是戰略失誤,北宋滅亡,直接誘因是聯金滅遼;南宋滅亡,直接誘因是聯蒙滅金。
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前門驅狼,後門引虎,遭受更加慘痛的劫難。唇亡齒寒的道理宋人不是不懂,然而當權者的鼠目寸光導致了戰略上的極大被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每一次宋人都低估了新崛起的野蠻民族的力量。
遼與宋有世仇,但澶淵之盟後,宋朝以自身強大的“軟實力”逐漸使之“漢化”,換來了長達百年的相對和平局面。
但是聯金滅遼卻是兩害之中取其“重”者,野蠻的金人在聯合作戰中摸清了北宋的虛實,得到燕雲十六州後更發現這是進攻中原的絕佳“跳板”,結果一鼓作氣,長驅直入,導致北宋滅亡。
蒙古崛起後,南宋統治者居然未能“吃一塹長一智”,聯合蒙古攻打已經漢化的金朝。
儘管金哀宗遣使宋廷,指出“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唇亡齒寒,必然之理也。”
但一意孤行的南宋君臣竟然毫不理會。
結果滅金之後才發現,蒙古虎遠甚於金國狼。
倘若南宋君臣能看清形勢,暫時擱置仇恨,制定有遠見的戰略規劃,助金國抵禦蒙古,待機而動,則局面可能大不相同。
以南宋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援金,估計金國可再多支撐10年,加上金國本就能抵抗的22年,南宋有30多年的時間來以備強敵。
可惜南宋堅持聯蒙滅金,在加速金國滅亡的同時也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與蒙古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後,南宋居然沒有在全國實行“緊急狀態”,更沒有全民皆兵,依舊在按部就班地發展經濟,享受文治的成果。
也許南宋朝廷這樣做確實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犧牲(南宋亡後人口約為戰前74%,而金亡後人口只有戰前的11%左右),但是亡國之痛和由此導致的中華文明的巨大倒退卻令人扼腕嘆息。
這就是宋朝,最偉大也最令人痛心的宋朝留給我們的枯澀記憶與回味!
讓我們暫時忘卻那些宿命般的悲劇歷史,還是用梅毅先生的話來做一個簡短的結論吧:。
那就是昔日的繁華,早巳成為深埋於地下的廢墟;從前的風華,也化為過眼雲煙,但無法否認那個燦爛時代的光榮與不朽。
往事越千年,我們仍能嗅到那三個多世紀汴梁和臨安傳來的梅花香氣,還能依稀聽聞詩人詞家那一嘆三疊的華麗吟詠。
偉大的宋朝,絕非是死亡的朝代,即使她崩潰的瞬間,也如流星隕落一般,照亮了野蠻的黑暗,驅散了內心的恐懼,足以啟發後人的心智。
在我們民族的記憶中,總是縈繞那個與野蠻為鄰時代的方方面面。
偉人的宋朝,已經成為永恆!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