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法以及鹽、面雜漬,盛之以甕。
甕口周為水池,覆之以碗,封之以水,水耗則續,如是故不透風”。這確是一種科學的醃漬方法。
而且在宋代計程車人中,吃河豚成為一種時尚。
名士梅聖俞,喜歡邀朋呼友來家裡吃河豚。
他的《河豚魚》雲,“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
河豚有劇毒,需要祛毒後才能烹調,亦有人因食河豚而喪命。
除了河豚之外,類食品和“洗手蟹”也在宋代市民中風靡一時。
東京名商號東華門何吳二家的魚,是從外地運的活魚加工而成的。
由於是切成十數小片為一把出售,故又稱“把”。
由於它是風化幹後才入的料,所以味道鮮美,成為當時一道名菜,以至時人有“誰人不識把”的說法,同時這類食品易於儲存,所以很受大眾的喜愛。
貴族之家制作的黃雀,是一種市面上不易見到的食品。
蔡京家裡有三棟房屋,堆積著直至房梁的黃雀。
有位官員,一次就可獻出千餘罐鵝。
在東京的市面上,洗手蟹非常受歡迎。
將蟹拆開,調以鹽梅、椒橙,然後洗手再吃,所以叫洗手蟹。
此外宋朝時候果品的數量、質量和品種也都十分相當豐富。
像是北宋西京洛陽的桃有冬桃、蟠桃、胭脂桃等三十種,杏有金杏、銀杏、水杏等十六種,梨有水梨、紅梨、雨梨等二十七種,李有御李、操李、麝香李等二十七種,櫻桃有紫櫻桃、臘櫻桃等十一種,石榴有千葉石榴、粉紅石榴等九種,林檎有蜜林檎、花紅林檎等六種。
而在南方沿海的台州,其水果品種包括梅、李、杏、梨、蓮、安石榴、枇杷、桔、金柑、橙、朱欒、柚、楊梅、櫻桃、林檎、葡萄、慄、榛、椎、銀杏、棗、柿、楊桃、瓜、木瓜、榧、菱、芡、荸薺、藕、甘蔗、葛、茨菰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福州出產的果品有荔枝、龍眼、橄欖、柑桔、橙子、香櫞子、楊梅、枇杷、甘蔗、蕉、棗、慄、葡萄、蓮、雞頭、芰、櫻、木瓜、瓜、柿、杏、石榴、梨、桃、李、林檎、胡桃、柰、楊桃、王罈子、茨菰、菩提果、新羅葛等。
需要說明,宋朝時人們的果品概念還是與今人略有不同的,如藕、菱、蓮之類,當時是作為果品的,可今人已不作為水果了,只是當做蔬菜。
此外,宋朝時稱為“果子”者,是指桔紅膏、荔枝膏、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蜜兒、烏梅糖、薄荷蜜一類食品。
而且宋代果品的地區差別比蔬菜更為顯著。
比如梨以北方為上,名品有語兒梨、鳳棲梨、金鳳梨等,“最佳者鵝梨,江南所產大不及”。
葡萄傳入中原後,為宋代珍果,以太原所產“名重天下”。
荔枝是宋代最負盛名的水果,宋人認為,唐朝楊貴妃所嗜的四川荔枝,實際上是荔枝中的次品。
荔枝中的極品是福建興化軍的陳紫。
蔡襄的《荔枝譜》例舉了陳紫、紅綠、方家紅、遊家紫等三十二個著名品種,都是福建沿海四郡所產。
福州一地就有江家綠、綠核、圓丁香、虎皮、牛心等二十八個品種。
荔枝“佳者莫如興化,海南荔枝可比閩中,不及興化矣”。
“然廣西諸郡富產圓眼”,圓眼即是龍眼,“大且多肉,遠勝閩中”。
在四川,“綠荔枝為戎州第一”,而王公權家的“綠荔枝酒亦為戎州第一”。
一般說來,南方的果品自然比北方豐富。
據宋人介紹,在廣南出產的水果,尚有石慄、龍荔、木竹子、冬桃、羅望子、人面子、烏欖、方欖、椰子、蕉子、芽蕉子、紅鹽草果、波蘿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