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盟雖在~
錦書難託。
莫~莫~莫
起首三句,為回憶往昔與唐婉偕遊沈園的美好情景。
想當時,唐婉用紅潤的雙手,把塵封的黃酒斟滿,柔情似蜜地端坐在作者前面,滿城春色,夫妻沉醉在美滿幸福中。
東風惡數句,說的是惡風作踐了美好春景,指的是封建惡勢力拆散了他們的幸福婚姻。
恩愛夫妻被迫分離,使他們感情上蒙受巨大的折磨。
一懷愁緒,折磨幾年,至今受熬煎,只能沉痛地感嘆,錯,錯,錯~
下片寫這次沈園重逢,春天如舊,和上次一樣,但人卻今非昔比,她憔悴了,消瘦了,可想而知她受的折磨和熬煎。
她流的淚,把鮫綃浸透了。
挑花凋謝,園林冷落,東風無力百花殘,自然規律和社會勢力都是不可抗拒的。
山盟海誓雖在,但無法寄託,不能表達。
表達又有何用,只好認命了,感嘆莫,莫,莫~
陸游的髮妻唐婉,也很有文才,很重感情。
她讀了這首《釵頭鳳》後,也回贈了一首《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
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
咽淚裝歡。
瞞~瞞~瞞
除此之外還有名冠千古的豪放派大詞人辛棄疾了。
辛棄疾,字幼安,號嫁軒,山東濟南歷城人。
生於1140年,卒於1207年。
辛棄疾生活的年代,是北方的金國和南方的南宋,既不斷開戰,又時時議和。
與此相聯絡,南宋朝廷內部,主戰派和主和派,兩種勢力此消彼長,此長彼消。
辛棄疾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裡。
如果我們以上帝視角綜觀辛棄疾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青少年時期。止於23歲南渡以前。這是他一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期。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22歲的辛棄疾聚眾二千人樹起抗金旗幟。
未幾,率部歸耿京起義軍,併力勸耿京歸宋,以圖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絡起義軍的歸宋問題。
不料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棄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