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一個人,久久佇立在高樓上,細細的風迎面吹來,無盡的離愁,極望生天際。
夕陽下,草色山光雖美,可誰瞭解作者相思之苦呢~
為了解脫無限的離愁,放縱飲酒,對酒當歌,結果呢,強樂還無味。
這正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到底為什麼這樣苦,這樣受煎熬呢,最後一語道破為伊消得人憔悴。
原來是為了她~作者最後表示,為了她,衣頻寬了,人憔悴了,值得~甘心情願終不悔。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被詞論家王國維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求之古今人詞中,不曾多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她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出。
柳永的一首《雨霖鈴》詞,是描寫與一位戀人惜別之佳作,寫得委婉悽惻,意情盡致,讀之叫人心動
寒蟬悽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詞的上篇,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情景。
暮色沉沉,滂沱的暴雨之後,寒蟬悽切叫個不停。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帳裡,為他擺筵送別。面對美酒佳餚,毫無情緒。
無心於酒,有心於情。留戀處,蘭舟催發。君淚盈,妾淚盈,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只能是無語凝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要千里之別,天南海北地分離。也是由於惜別的酒,使人的感情更無法控制。
多情自古傷離別,特別是,在這冷落清秋節時候,孰能無情,誰能無恨~
今宵酒醒何處,詞人想酒醒後,舟臨楊柳岸邊,曉風一吹,殘月掛在柳梢頭。
“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本首詞的警句。
這個景色,這個場面,誰都見過,誰都經過,誰都能想象到,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卻給人留下最深刻、最難忘的印象。
據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之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喝大江東去。?”
這也說明,柳永寫的是婉約詞,蘇東坡寫的是豪放詞。
過去在一起,良辰美景,如膠似漆,叫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