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的技巧很高,如行雲流水,鏗鏘有聲。
全文連用21個“也”字,把當時的情景,活靈活現在讀者眼前。文章的第一段,寫“醉翁亭”的來歷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這一段是說,由於醉翁亭周圍山也美,水也美,所以太守與客來此飲酒,飲少輒醉,不是因為酒醉,而是因為山水之美而陶醉。
欣賞山水的樂趣,只能心領神會,喝酒只是一種寄託而已。
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成語,生活中經常使用。
第二段寫出山間朝暮和四時之景的變化。
第三段重點描寫“醉翁亭”中飲酒之樂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然白髮~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雖然沒有管絃樂器,雖然都是就近釣的魚,就近拔的野菜,酒也是用就近的釀泉水釀成的。
這樣的野餐野味,別有風趣。
眾賓有下棋的,有投壺的,有坐的,有站的,眾賓歡樂,太守頹然醉乎期間。
寫出了國泰民安,祥和的社會風俗。
此文寫法錯綜有致,氣勢磅礴,行文流暢,音調和諧,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歐陽修不僅散文寫得好,他的詩詞也寫得好。
歐陽修喜歡飲酒,自稱醉翁。他乘船飲酒遊西湖,其中一首《採桑子》詞
畫船載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盞催傳~
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船下~
空水澄鮮~
俯仰留連~
疑是湖中別有天。
乘坐彩繪的遊船,聽著急管繁弦演奏的音樂,朋友之間行令飲酒,玉盞催傳,一醉方休。
就是喝醉了,在波平如鏡的湖面上,任船漂游,任君醉眠。
下面寫醉後觀湖之樂。船在水上游,雲在船下飄,“疑是湖中別有天”,把情和境寫活了,使人如臨其中。
歐陽修的另一首《採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風清~
憂患凋零~
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
試把金觥。
舊曲重聽~
猶是當年醉裡聲。
這首詞是歐陽修退休後所作,是一首激烈的感慨之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十幾年前,歐陽修任滁州太守,寫出《醉翁亭記》,徜徉山水之間日子過得像月白風清,很愜意,仕途也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