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這是一首抒寫離愁別恨的小詞,寫出了酒入愁腸愁難消。
白雲蘭天,大地橙黃,秋色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
夕陽映照著遠處的山巒,蘭天連著秋水綠波。萋萋芳草延伸到遠方夕陽之外。
下篇寫思鄉的情懷黯然悽愴,旅途的愁緒重疊相續,夜裡好夢做得太少,長夜不能入睡。
獨倚明月照映下的高樓,不免愁懷更甚。所以作者感慨地提出,明月高樓休獨倚。(因為夜不能寐,所以要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腸,卻湧流出相思淚,這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包括我們偉大的人民領袖於1957年8月1日讀《宋史》314卷《范仲淹傳》時,對范仲淹的上述兩首詞,都作了詳細的點評。
評曰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與兼讀。讀婉約派久了,厭倦了,要改讀豪放派。豪放派讀久了,又厭倦了,應當改讀婉約派。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婉約派中有許多意境蒼涼而又優美的詞。范仲淹的上兩首,介於婉約和豪放兩派之間,可算中間派吧;但基本上仍屬婉約,既蒼涼又優美,使人不厭讀。
婉約派中的一味兒女情長,豪放派中的一味銅琶鐵板,讀久了都令人厭倦。
人的心情是複雜的,有偏袒乃是複雜的。
所謂複雜,就是對立統一。人的心情,經常有對立的成分,不是單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詞的婉約、豪放兩派,在一個人讀起來,有時喜歡前者,有時喜歡後者,就是一例。睡不著,哼著詞,寫了這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見同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而且對中國古典詩詞有很深的研究和精闢的見解。
他寫的詩詞,既豪邁、恢宏,又不失清麗、婉約,堪稱一代大家。
他對范仲淹的這兩首詞,有如此高的評價,說明這兩首詞寫得確實是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除范仲淹之外,還有大名鼎鼎的歐陽修。
要知道歐陽修4歲喪父,寡母教他讀書寫字。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買學習用品,媽媽就在地上用蘆葦教他寫字。
二十歲後,歐陽修考取進士第一名。
慶曆三年(1043年),有志於改革的宋仁宗皇帝,任用一些天下名士擔任諫官,歐陽修就屬於其中的名士之一,當上了諫官。他非常支援范仲淹的“慶曆新政”。新政失敗後,他幾次受到株連,被貶官。
當有人說他和范仲淹等人是“朋黨”時,他毫無畏懼,並在“朋黨論”一文中,義正嚴辭地指出朋黨自古就有,分君子的朋黨和小人的朋黨。
小人為私利而結黨,無利則朋黨散,所以也可以說小人無朋黨。而君子之間,堅守的是道義,奉行的是忠信,愛惜的是名節。
只有君子之間,才能同道相協。為了治理國家,能同心共濟,始終如一。所
以說只有君子,才有朋黨。作為國君,只有貶退小人的假朋黨,重用君子的真朋黨,天下才能太平。
歐陽修的“朋黨論”,見解深刻而切中要害,雖然遭到許多人的忌恨,但皇帝卻獎勵他敢於直言,當面賜給他五品官服,並對身邊的侍臣說“像歐陽修這樣的人,到那裡尋得到。”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在北宋文學革新運動中,做出卓越貢獻,成為北宋中期文壇上的領袖。
又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詩、詞、史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歐陽修被貶為滁州知州時,寫了一篇著名的散文,叫《醉翁亭記》,作者透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與和樂的社會風俗的描寫,表現了自己治滁的政績,抒發了與民同飲,與民同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