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任憑這群武舉生好說歹說,這次瘋和尚都是不為所動的道。
“都……都說了,不……不行,這飯……飯可以不吃,但酒不能不喝,和尚我就……就指著個活著了,俗話說得好,酒是鐵,飯……飯是鋼,一……一頓不喝渴……渴的慌,所以必須要杏花酒,一……一定要。”
說著,瘋和尚是根本不在理會一眾武舉生的勸說,讓他們在這等著,然後在一眾武舉生氣到雙眼噴火,快要打人的目光中,屁顛屁顛的跑去打酒去了。
也很正常,這瘋和尚就是一個怪人,一個無拘無束,嗜酒如命的怪人。
別說是他了,就算是整個宋朝,都有很多這樣的怪人,特別是嗜酒如命,可以說整個宋朝其實就是一個全民愛喝酒的王國。
君不見水滸傳裡,出現的最多的道具就是酒嗎?出現的最多的臺詞也是‘小二,拿酒來’。
不管是民間百姓,還是綠林好漢,亦或是官府差役,都是無比的愛喝酒,可見宋朝酒文化之豐富多彩。
的確,可以說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而且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
同時宋朝還有無數多關於酒文化的典故,其中最出名,大家都聽說過的,想必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了。
故事很簡單,並不複雜,宋太祖趙匡胤坐上皇帝后,不斷地有節度使起來反叛,雖然都被趙匡胤鎮壓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國家局勢如此不穩定,使他終日悶悶不樂,漸漸的甚至成了他的心病。
有一次,趙匡胤向他的宰相趙普說出了他的心事。
趙普就說“國家混亂,政權不穩定,原因在於藩鎮權利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接著趙普指出禁軍將領石守信等,所掌握的兵權太大,又沒有統帥才能,很容易釀成禍患。
趙匡胤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於是過了幾天,宋太祖趙匡胤趁晚朝的時候,請石守信等幾個兵權在握的老將喝酒,又是和酒……
酒喝到最暢快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就忽然開口道。
“要不是你們大力相助,絕不會有今天,但我坐了天子,總覺得遠不如作節度使時快樂,從來就沒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當即頓首曰。
“哎呀,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
宋太祖趙匡胤故作嘆息說。
“哎,人誰不想富貴,一旦有人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又怎麼能脫身呢~”
石守信等人謝罪說。
“我們太愚笨了,連這個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憐可憐我們,給我們指條路。”
宋太祖趙匡胤繼續嘆息說。
“哎,人生在世,好像駿馬掠過縫隙一樣快,不如多積聚些金銀,多購置些田產房屋留給子孫。多養些歌兒舞兒來度過一生。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樂乎~”<p,可又能說什麼?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況且趙匡胤還端著酒杯呢,萬一摔下去,然後走廊兩側衝出三百刀斧手,那……
所以想了想後,石守信等人只得是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一臉感激地說。
“哎呀,陛下替我們想得太周到了,真是使死者復生,白骨長肉啊~”
於是第二日,石守信等人便都託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權,宋太祖趙匡胤自然一一恩准。
都讓他們以散官的身份回家養老,給他們的賞賜也特別優厚。
需要說明,酒能成事,酒也能敗事。
對有肝無心的人只知道喝酒,往往敗事。
對有心有肝的人,酒能成事。
宋太祖趙匡胤用心良苦,借酒宴大臣的機會,收繳了他們的兵權,鞏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權,成為歷史佳話。
當然,這也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發展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一是削弱節度使、州郡長官、軍隊將領、宰相的權利,保證皇帝的絕對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