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作為在中國度過了後半生的耶穌會傳教士,晚年時(他於1610年5月去世)以十分讚賞的態度高度評價了中國科舉選士制度形成的文官政治,他認為。
“標誌著與西方的一大差別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實是他們全國都是由知識階層,即一般稱為哲學家?(指儒生知識分子)的人來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個國家的責任完全交付他們來掌理”(《利瑪竇中國札記》第1卷第6章)。
利瑪竇這段話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他認為中國當時的文官政治優於當時的西方;二是間接地評價了科舉取士制度。
利瑪竇的中國札記中甚至將府試的日期都能寫得清清楚楚,他對中國的考場(貢院)的描寫更是極為詳盡,將小單間大小、構造都描繪得如此細緻,甚至注意到了小單間有防止考試舞弊的功能“在每個大城市都有一座專門為這一考試而修建的寬闊無比的宮殿,四周圍以高牆。
考場17、18世紀,隨著一批批來華傳教士的宣傳和媒介作用,中國已在西方國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的科舉制已為西方文化輸進新鮮的血液,而中國的科舉制度已被當時的歐洲各國廣為讚譽。
許多人認為中國的科舉制首先對法、德兩國發生了深刻的作用,而且可能最早受到中國科舉制影響的是德國。
的確,中國與歐洲尤其是與法國之間,從17世紀末開始,出現了長達一百多年極不尋常的以西方效法中國為其顯著特徵的文化交流史。
從伏爾泰的詩歌和其他作品中,我們知道他是中國文明最真誠而熱切的崇拜者,是所有的“愛慕中國”者中最狂熱的一位學者。
伏爾泰認為,中國自平民選擇優秀人才為政府服務的方法很值得歐洲各國模仿。
對中國文明始終加以讚揚的伏爾泰,對中國的科舉制度也讚不絕口,不過需要說明,伏爾泰之所以如此強烈的美化中國科舉制,其目的是利用中國來攻擊法國封建王朝的專橫。
一般而言,孟德斯鳩對中國是持批判態度的,但他卻用中國的科舉取士譴責法國的以財富買官。
孟德斯鳩讀過不少歐洲漢學著作和中國典籍的譯作。
他從他的中國朋友黃嘉略處獲知了許多有關中國的材料,並將他們之間的談話做成筆記,內容涉及中國宗教、政治和法律、歷史、文字、民俗等。
他在與黃嘉略的談話中認為中國曆代帝王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中國沒有世襲的官吏和貴族,皇帝透過科舉等途徑選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有經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吏的機會。
考試的內容是儒家經典,這有助於以儒家思想治國。
除科舉外,地方官吏還可以向朝廷薦舉品德高尚的人充任官員。這種制度有利於提高官吏的素質。
而法國實行賣官鬻爵制,宮廷以此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其結果是官員極端無能,唯以斂財為目的,百姓深受其害,而且代代相傳,遺患無窮。
魁奈作為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農學派的創始人,在其著作《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中專有一節介紹中國的科舉制度“中國人一旦獲得進士的榮耀稱號,即無必要再為貧困而擔憂,對他來說,這個稱號本身就是一種保障。除了他能從親戚和朋友那裡收到不計其數的饋贈禮品以外,他肯定會被任命在最重要的政府機構任職……。”
從以上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國教育受中國競爭性文化考試原則影響很大,而從競爭性考試中選拔文職官員的制度透過學者們(尤其是伏爾泰)的宣傳,在法國已是眾所周知。
除了法國以外,德國也是較早提到中國的科舉制並加以採用的西方國家,而且可能是最早吸收中國科舉制的合理核心平等競爭、公開考試的國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德國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歐洲重視研究中國的著名學者之一萊布尼茲(gottfriedi(eibniz,1646,1716年)是一個有遠見的學者,他在《中國新志》一書的序言中提出中西文化應相輔相成的見解。
曾多次建議西方君主向中國的科舉制學習。
德國哲學家康德(17241804年)的著作中也有類似反映。正是這些學者的大聲疾呼,於是在德國大地上還是小邦林立、戰火紛飛之時,威廉佔據普魯士王權後就實行了一種“開明專制”的統治,並著手對官吏制度進行改革。
當時考試製度已在普魯士運用,如挑選軍隊中的軍法官,就必須採用考試的方法。
1713年,威廉一世規定所有的法官、律師等都必須經過國家統一考試後任命。
1737年,考試的範圍又擴大了,規定凡與司法行政有關的官吏都必須事先透過考試才能任命。
1743年,菲特烈大帝規定凡到政府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先進行實習,期滿1年後經過考試,合格的才可正式錄用。
1770年,政府又頒佈法令,對考試內容、範圍及其它方面加以補充,規定凡要在政府部門擔任高階官員的,必須具有一定的文憑,而且還要經過政府部門的考試。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以看出,18世紀時,德國的文官制度已初具規模了。
而其官吏制度的核心就是考試製度的運用,無疑是借鑑了中國的傳統科舉制度,吸收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精髓平等競爭、公開考試。
此後,德國的文官制度雖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行之有效的文官制度並未作多大變動,德國的魏瑪憲法對此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