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遵頊雖然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卻並不是一個能治理好國家的好皇帝,在他治理下的西夏附蒙攻金,民不聊生,到他孫子這一輩就亡了國。
在後面到了元朝,因為元朝是蒙古人所統治的,所以不設武舉,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武狀元。
元朝滅亡後,明朝建立,明朝時才又重新開設武舉,其中聲名最大的武狀元當屬許泰,整個大明近三百年,有資料可查的武狀元共有52名,許泰是考取武狀元后最受重用、官職最高的一個。
因為他被明孝宗朱佑樘收為義子,賜姓朱,官封左都督、安邊伯,正一品大員。
許泰也曾在平定農民起義中立下戰功,但他為人心胸狹窄,嫉妒王陽明,排擠王陽明,奪取王陽明戰功,最終被彈劾當死,最後雖未被處斬,但死在發配戍所,未得善終。
之後的清朝的話,在乾隆朝還有一位武狀元,是近三百位武狀元中的佼佼者,他名叫馬全,第一次參加武舉考試,中了探花,後改名又一次參加武舉,中了狀元,成為史上科舉考試中的奇葩。
乾隆帝並沒有怪他假名之罪,先是重用他為“頭等侍衛”,後又提拔他為江西南昌鎮總兵、江蘇蘇松鎮總兵、江南提督、甘肅提督、四川提督等職,後在參加平叛中馬革裹屍,英勇犧牲。
馬全因此成為武狀元中與郭子儀一樣受到重用且立有重大軍功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值得一提的清朝皇帝光緒帝,是位非常想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開設武舉,產生了宋鴻圖、佟在棠、黃培松、楊廷弼、宋佔魁、李夢說、張憲周、卞賡、張鴻翥、武國棟、張三甲等十數位武狀元,可謂“武星璀璨”,可惜這些武狀元並未為他所重用。
包括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張三甲,他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的武狀元,也是中國武舉歷史上的最後一位武狀元,可以說他的一生也是充滿著傳奇色彩。
因為張三甲是清朝直隸幷州人今河南濮陽),他出身在一個武術世家,自幼習武。
不論是槍、刀、劍、戟,還是弓箭那是樣樣精通,他膂力過人,百斤的大刀在他的手裡能揮舞起來毫不費力。
在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他參加了在大名府當時的濮陽還叫幷州當時屬於直隸大名府)舉行鄉試取得武舉人身份。
在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他來到京城參加武舉會試,這次他取得了會試的第一名,也是在這次的考場上他被恭親王奕欣看中,主動收他到王爺府門下。
奕欣被人稱鬼子六,因為他在皇兄中排名老六,腦瓜子很靈光,所以就有了這稱呼,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奕欣的確對得起這個稱號。
在隨後的殿試中,他在考場的表現給在場的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見他手提一柄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威風凜凜。
他擺定架式後開始揮起大刀,只見前後左右寒光閃閃,只見刀光,不見人影,刀舞風生,寒光奪目。
一會兒蛟龍潛水,人刀伏地,如驚濤滾動;一會兒鯤鵬展翅,凌空於半空,似有直上雲霄之勢。
令人目不暇接,就這樣揮舞著很長時間,也不見他有一絲疲倦之色,所謂天生神力大概就是如此吧。
當時在場的考官們都看傻了,包括光緒皇帝也在場,看到後生如此生猛,想這樣的人才往後就是朝廷的一員猛將啊。
於是光緒帝對張三甲很是滿意,龍顏大悅,當場宣佈他就是這次武舉的狀元。
張三甲因此一舉奪魁,成為皇帝欽點的狀元及第,那是何等的榮耀啊。
不過光緒帝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武狀元還沒來得及為朝廷效力,就在1898年得了一場急病,多方診治無效,匆匆離世,享年22歲,真的是令人不勝唏噓。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