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一旦交易停滯,宋朝自身的軍事技術與經濟都會受到衝擊。
新的防務壓力,又會迫使朝廷支付更多新的軍費。
所以,遼國無論如何不可能加入對西夏的戰爭,反而會趁火打劫。
哪怕北宋拿出再多利益來引誘他們,也不會為這點蠅頭小利而出現態度鬆動。
………………
也就是這樣,隨著延州的城防形勢日趨嚴峻,隨著楊宗保陣亡後,范仲淹這位暫代西北所有軍事的文官大佬,也是不禁有絲懊悔。
想到自己先前不應該那麼衝動,還是應該派人去救援楊宗保這位三關大帥,這樣一來,以他這位三關大帥的能力,說不定還能守得住延州,保住這座邊陲重鎮,現在的話,估計懸了啊。
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得是親披甲冑上陣,在城頭巡視,可慌亂的他根本就沒想元昊有什麼動機,只是匆忙地下達命令讓周圍的部隊趕快馳援延州。
但要命的是,增援的三個部隊一個比一個慢,原因有很多,比如什麼天降大雨延緩了進軍的速度,道路難行等,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楊宗保這位三關大帥的排程,增援而來的三位將領誰也不服誰,誰也管不了誰,對於范仲淹這位用心險惡的新任統帥更是絲毫不買賬,沒有半分好臉色看。
只是迫於嚴令才慢悠悠的率領增援部隊趕往延州,當晚行進速度快的騎兵先行進城,可天亮後卻發現步兵竟然沒有跟進。
於是無奈之下,增援大將劉平和石元孫又只得帶了一小部分騎兵回去找他們的步兵部隊。
但這也正是李元昊想要的效果,將增援部隊的騎兵和步兵分開分別圍殲。
而宋軍步兵沒有跟進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三關大帥楊宗保的排程後,另一個增援的主帥黃德和覺得行軍疲憊,竟然下令士兵先原地休息,天亮再走,絲毫不顧十萬火急的軍情。
要知道這段距離並不遠,只有數十里,當劉平和石元孫的騎馬從延州趕回來時,黃德和率領的大軍才行至三川口今陝西省延安市棗園附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三將匯合後沒走多遠就遇到了早已等候在那裡的西夏主力騎兵,宋軍驚慌之下,沒奈何,只能就地列陣,與西夏隔河迎戰。
到了中午時分,西夏人開始衝鋒,他們人數眾多,列成橫陣衝過河來。
由於是西夏人主動發起的攻擊,他們必須穿過河道,所以在岸上土地列陣的宋軍佔據地形優勢,結陣出擊,西夏軍抵抗不住,退過河去。
這個過程中,斬殺西夏兵馬約兩千之眾。
應該說宋朝軍隊的戰術素養還是不錯的,畢竟這都是三關大帥楊宗保訓練出來的嫡系部隊,無愧於楊家將的威名。
但是他們人數太少了,剛才都說了,此時宋軍主力都駐紮在宋遼邊境,在宋夏邊境其實並沒有多少人。
再加上宋軍的乘勝追擊使自己的陣形也變得鬆散,而他們自己也必須越過冰冷的河道追擊西夏人。
這對他們就不利了,果然,沒過多久,李元昊就仗著兵力優勢再次組織進攻,這下宋軍再也抵擋不住,開始潰退。
宋軍在李元昊的瘋狂追擊下,依靠在楊宗保生前的訓練,艱難的維持著隊形,由此可見此時楊家將的戰術素養真的不錯,在全軍潰敗的情況下居然隊形不散。
可卻於事無補,到河西南方向收住軍隊的時候,萬餘軍隊只剩下數千人,西夏人對殘餘宋軍全線進攻,宋軍全線潰敗,全軍覆沒。
而失敗主要原因除了人數上的差距外,便是沒有統一排程,騎兵、步兵各自為戰。
此戰,劉平、石元孫被俘,黃德和在第一次潰敗時就帶著幾百名士兵一路向西南狂逃,一直跑到鄜州今陝西省富縣)。
隨後李元昊率領著大軍直接暢通無阻的大包圍延州,準備攻城,將這座橫亙在西夏與宋朝之間的重鎮,給徹底拔除。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