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希望他的嚴刑峻法能夠恐嚇住兩地的商人,讓西夏的青白鹽一克也賣不出去,活活餓死李繼遷。
但是,讓得宋太宗趙光義大跌眼鏡的是,這項制裁措施沒讓李繼遷受不了,反而讓西北的邊民苦不堪言,由於缺乏食鹽來源,西北地區很快陷入了缺鹽的災難之中。
史料記載,宋太宗的政策實施後“關隴民無鹽以食”。
由於缺鹽,原本歸附宋朝的一干少數民族部落紛紛反叛,他們帶領部眾,盡數投靠了擁有食鹽的李繼遷,李繼遷用食鹽犒賞了這些投靠的部落,並利用他們不斷進攻宋朝邊境,讓宋朝軍隊疲於奔命。
宋太宗的禁鹽政策,由此遭到了徹頭徹尾的失敗,他不明白,禁絕食鹽貿易也許可以讓李繼遷財政枯竭,但西夏作為一個稍有家底的割據政權,就算沒有食鹽貿易,其儲存的銀兩糧食也足夠一段時間使用。
因此,就算食鹽賣不出去,李繼遷也能撐個一年半載。
反之,沒有鹽的西北邊民,只需斷鹽十日就會陷入瀕死的境地,因此,兩邊的食鹽貿易,其實反而是西夏那邊更佔主動。
趙光義魯莽的禁鹽政策,只會適得其反。
由於禁鹽帶來的副作用,當年8月,宋朝遂取消了禁鹽政策,宋與西夏的食鹽貿易恢復如初。
宋朝的錯誤在於,在禁鹽的同時沒有考慮到西北邊民對於食鹽的需求,在斷絕西夏青白鹽的進口後,並沒有從內地調來足夠的食鹽以供替代,因此讓西北邊民因缺鹽而被迫反叛。
之後,李繼遷不斷襲擾宋朝邊境,勢力越來越壯大。
到了1038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正式建國稱帝,宋夏戰爭再一次爆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面對李元昊的猛烈攻勢,宋軍連戰連敗,損失慘重,連丟數州。
由於軍事上的接連失敗,宋朝不得不坐下來與李元昊進行和解。
所以李元昊攻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宋朝徹底放開宋夏之間的食鹽貿易,要求宋朝“每年入中青鹽十萬斛。”
面對李元昊的獅子大開口,宋朝當然不會同意,因為宋朝君臣深知,青白鹽乃是西夏第一大物產,是西夏的財政支柱,一旦徹底放開,西夏只會財源滾滾,實力更盛,到時恐怕尾大不掉,更難剿除。
為此,宋朝決定以食鹽貿易作為制衡西夏的法寶,如果西夏對宋朝表示順從,就允許開邊貿易,如果西夏進犯宋朝,就斷絕食鹽貿易。
此時宋朝的禁鹽制裁吸取了宋太宗時期的教訓,在制裁的同時往往會從內地調集大量的解鹽以供西北邊民食用,因此,制裁的效果大大增加。
由於北宋的禁鹽,西夏的財政漸漸枯竭,實力大損。
另一方面,宋朝任用狄青為西軍統帥,對西夏展開了步步緊逼的堡壘戰術,讓西夏引以為傲的騎兵無計可施。
面對北宋朝廷的雙管齊下,李元昊終於支撐不住,答應與宋朝議和。
到了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議,西夏迫不得已向北宋稱臣,北宋作為賞賜,允許兩邊開展正常的邊貿,李元昊生日時宋朝要送2000兩銀子作為份子錢,以表敬意。
但是對於食鹽貿易,宋朝依然採取了嚴厲的態度,只允許個別地方設定可供交易的榷場,以此在宋與西夏的貿易中佔據主動。
此後,食鹽貿易儼然成為了兩國關係的風向標,一旦食鹽貿易通暢,就代表兩國關係友好,一旦食鹽貿易禁絕,就表示兩國已經劍拔弩張,時刻會爆發戰爭。
當然,這都是後話,此刻,李元昊的打算可不僅如今,他是及負雄心壯志,打算徹底南下牧馬,入主中原。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