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了宋朝,有鑑於此,於是節度使就變了,變成了一個虛銜,就等於享受國家級待遇,其他則什麼都沒了,只是個榮譽,一個兵都不會給你帶。
這麼一來,軍隊誰來帶呢?
這就要說到老趙的厲害之處了,那就是對於軍事制度的改革。他把天下最精銳的部隊編為禁軍,一部分駐在首都,其他的則輪流駐到各地。
這個禁軍是隻派教練,沒有人統帥的,所以《水滸》裡也不完全是吹牛的,說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
的確,他有一批專職的軍官,但這個就是訓練,那麼誰來管這個軍隊呢?
答案是樞密使――也就是國防部長,而樞密使又是文人,不是武將。
這就很戲劇性了,真的是秀才遇到兵,也不知道說不說得清,反正真的是紙上談兵就是了。
比如《水滸傳》裡的高俅,踢踢球玩就做了樞密使,連文人都不是,就是個臭流氓,想想看,就這樣的人指揮,軍隊的戰力能強到哪裡去?只能是裝慫咯。
而且就算是這樣,還不夠,樞密使也無權做主,因為上面還要聽皇帝的,他並不是武裝部隊總司令,他只是國防部長。
那麼具體帶兵的將軍從哪裡來呢?
答案是臨時派的!
很神奇吧,要出兵了,就趕忙找一個人,怎麼找呢?誰知道呢,按照文官們順眼的來唄,這個不行,看著像刺頭,這個行這個行,點頭哈腰的,看著順眼多了,行,就是你了,你來當將軍吧,給我打仗去。
然後便拔給你多少禁軍,這樣就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將軍完全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仗打完了,這支部隊立即調防,你也就下課了,給你個虛銜養老去。
這就造成了軍隊完全國家化,而不是私人化。
這要是在現代還可以,因為大家覺得軍隊國家化完全沒問題啊,軍隊不是國家的而是私人的,你想幹嘛?
而且科技發達資訊通暢,不管怎樣指揮都能如臂使指,戰鬥力極強。
可問題是現在是古代啊,不能一概而論,軍隊既是國家的,也是私人的。
因為軍隊完全是國家的話,就沒有戰鬥力了,如果說是私人的話,受其主將的影響,則通常會帶有某種風格,堅毅、勇敢、無畏、機智、狡詐。
所以大家看,古代出名的軍隊,都是冠以主將的名字,比如蒙家軍、楊家將、呼家將、岳家軍、戚家軍等,都是戰力極強的表現。
這自然也有好有壞,好處是軍隊戰力強,壞處自然是容易擁兵自重,所以對朝廷來說即是頭疼又是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好。
就比如現在,將大部分的軍隊都收歸國有之後,滿朝諸公是驚訝的發現,戰鬥力實在是掉的太快了,都成了一群散兵遊勇,只知道磨洋工混軍餉,根本沒法打仗。
唯一有戰力的楊家將火山軍,則坐鎮邊關,只聽三關大帥楊宗保一人的,朝廷命令去了猶如廢紙,根本不頂用,這能怎麼辦?都快愁死了。
雖然知道楊家忠心耿耿,幾乎不可能造反,但萬一呢?
再說了,有這麼一支不受控制的軍隊存在,相當於隨時在身邊埋了一個隱患,誰能安心?
趙禎還好,因為他需要也只有這張牌才能制衡這群越發驕縱的文官,可文官們卻不這麼想啊。
憑什麼要留這麼一張牌來制衡我們,把這群不聽話的武蠻子統統踢開我們才能跟好的大展拳腳造福社稷呢,你留一手這是什麼意思,不放心我們啊,那怎麼行?
所以,挖牆腳的范仲淹去了,要取代楊宗保,拔掉這最後一顆不受控制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就是老趙改革軍隊帶來的弊端,他只想到了俠以武犯禁,卻沒想到儒以文亂法,有時當文官們的勢力起來後,其實比武將更可怕,因為軟刀子割肉才是最疼的。
可能你剛開始根本沒有絲毫察覺,還為還為對方拍手稱慶呢,當你察覺到時,你已經被架空了,只能幹看著,什麼也做不了。
當然,老趙也不是沒考慮過這種情況,他也有想過,所以也留了一手,那就不僅改革軍隊,還改革地方。
把制度完全改成地方服從中央,在宋朝以前,一個州的叫州刺史,一個郡叫郡太守。
老趙首先開始改變名字,凡是州的長官,他叫“權知某州事”。
如果一個軍,叫“權知某軍事”。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