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小魚他們,就是在這一種情況下出門,在一路通往城北芙蓉園的路上,他們是看到,無數多的武舉生,包括練武之人走出房門,來在道路兩旁,或驚奇,或不可思議的看著他們。
雖然每個人的眼中都寫滿了疑惑、不解、驚訝、震驚、難以置信,但無一例外,都對他報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每個人都是自發的排列在道路兩旁,像是閱兵時的儀仗隊一樣,分隔人群,給他留出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道,讓他前往芙蓉園應戰。
同時,在李小魚路過他們面前時,每個人都是朝著他重重一抱拳,充滿誠懇和希望的說道。
“小郎君,拜託了!”
“拜託了!”
“拜託了!”
“……”
沒有多餘的話,很簡單,就三個字,拜託了,可聽在李小魚心中,卻感覺重若千鈞。
他本來出門時心情還挺輕鬆的,以一種嬉戲的姿態前往芙蓉園,可此刻,看得所有練武之人衝他重重抱拳,對他說一句拜託了,直接頃刻間,就是讓得他的心情,緊張沉重了起來,臉上的嬉戲之色也徹底消失一空,有的只是鄭重,肅穆。
因為他知道,在此刻,所有的武舉生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證明他們,證明他們不比文舉生弱,也能做到他們能做到的事情。
這也很正常,武舉生被壓制的太狠了,完全被文舉生蓋過了所有的鋒芒,乃至於到了後世,人們一提起科舉,都下意思的認為只有文舉,而忽略了武舉。
畢竟文舉生中代表人物太多太多,而武舉生則寥寥無幾,這一切,都是重文輕武的風氣使然,就彷彿是禁錮在此時大宋所有武舉生身上的一層枷鎖般,必須要有人來打破這層枷鎖,來證明武舉可行,武舉生不弱於人。
這不是開玩笑,大宋朝立國已經快百年了,除了太祖開國時湧現出了幾位能征善戰的猛將外,到現在為止,幾乎沒有叫的出名的武將,讓得人們對於武人是愈發鄙夷。
這其中,對於武舉生的衝擊就更大了,雖然此時已經復設了武科,但是,開榜的這麼多科以來,沒有一名出名的人物,大多數人,都只是把武舉當做一條升官的捷徑,考中之後,不思報國,只想著以武轉文,不僅丟人不說,還引得所有文舉生嗤笑,越發的認為他們武舉生沒用。
朝堂上,關於取消武舉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因為大家看到你們武舉生考中之後,都只想著以武轉文當文官,而不想著以武報國,那武舉還有什麼用?不就是個擺設嗎?乾脆取消全都考文舉好了。
所以每個武舉生都希望他們當中能出現一個改變這一局面的英雄,就像唐朝時以武舉出生,安邦定國,名揚天下的郭子儀一樣,能改變大家對於他們武舉生的一貫看法。
武舉,不僅僅只是拳腳,武舉生,不僅僅只是莽夫,他們中,也有能文能武,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真正人才的。
武舉生,太需要這樣一頭文武雙全的領頭羊了。
可是,他們自知憑藉自己的實力很難做到,他們或許勇武有餘,但文韜不足,於是,便把希望全部都放在了李小魚身上。
因為在他們想來,他既然敢在此時站出來,如果不是瘋子的話,那麼就是對於自己的文采有足夠的自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都迫切的希望他,能給他們帶來一場勝利,能打破這層禁錮在他們身上的枷鎖,能真的替他們正名,武舉生也能文能武,不弱於人。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李小魚還怎麼輕鬆的起來,是迎著所有武舉生,以及城中練武之人那充滿期待和忐忑的目光,感受著他們抱拳行禮時的熱切和渴望,雖然沒多說什麼,也讓得他心神肅穆,不敢再有絲毫的嬉戲玩鬧之色。
如果說他之前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改變這個時代,試著和那群文舉生比一比,能贏最好,不能贏也沒什麼損失的話,那麼現在,在所有武舉生的感染下,他也是徹底堅定了信念,那就是隻許勝,不許敗了!
畢竟,那都是一道道沉甸甸的希望壓在自己身上啊,自己怎麼能讓他們失望,讓他們繼續被大家所輕視看不起呢?
武舉生,是時候做出改變,驚豔這個時代了啊。
繁華的大宋,也不應該只有文人墨客的影子,只留下宋詞驚豔天下,也應該留有他們武舉生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以,迎著大家沉甸甸,充滿希冀的目光,李小魚是定了定心神,深吸了一口氣之後,朝著所有武舉生,以及其他練武之人鄭重的一抱拳道。
“此行,必不辱命,我輩練武之人,不弱於人!”
說著,一禮過後,李小魚是不再耽擱,無比鄭重的朝著芙蓉園走去,因為此行,已不僅是他和那群文舉生的戰鬥了,而是代表了整個武舉生階層,和文舉生之間的戰鬥。
贏,則所有武舉生揚眉吐氣,挺胸做人,輸,則萬劫不復,徹底被文舉生們打落凡塵。
而聽得李小魚這樣說,所有武舉生也不廢話,只是再次重重的朝他抱拳一禮,似乎相信了他一樣,在他走過之後,默默的跟在他的身後,匯聚成了一條長龍,在所有城中百姓驚訝的目光中,一言不發的朝著芙蓉園走去。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