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153章 開國太祖的國策

第153章 開國太祖的國策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泰坦尼克號之蘿絲的美麗人生 女陰陽師之午夜驚魂 [綜穿]這日子沒法過了! 異界擺攤,縣令催我快出攤 戒指?當然是彭格列! 我的哥哥是王子殿下 廢材鬼王 Neverland 我應該算喪屍吧 末日刁民 危機指引 體壇大亨 火影之妖魔角都 詭蝕嬰 海賊王之神秘巨星 末日之無上王座 天生中二病 如夢隨風渺然去 全職高手之未末此若 逆生行

納諫的故事也多,比如朝臣建議裁減宮人,身邊的太監不屑,他直接就把這些太監裁撤了。

又比如有人為他進獻美女,朝臣建議他遠離女色,他害怕日久生情,立即就將這些美女送走。

最出名的是他原本想為寵妃的孃家人升官,包拯力諫不允,唾沫星子都飛到他臉上了,他擦擦臉,無可奈何作罷。

仁宗仁名天下傳:

乾隆將他與康熙皇帝、唐太宗並列,史書稱其為帝王中第一“仁君”。

乃至於他駕崩的訊息傳到市井街頭的時候,一些普通的老百姓都失聲痛哭,趕著到皇宮外面為宋仁宗送別。

這是真的,據《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市民們全都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

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特別是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連“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

此後,遼國曆代皇帝竟然“奉其御容如祖宗”。

可見仁宗皇帝真的是仁義到了極點,包括到北宋滅亡的時候,進犯的金兵到處燒殺搶掠,甚至把北宋皇帝的墳墓都挖掘了一遍,但是唯獨宋仁宗的墳墓完好無損,金兵無人敢動,就是因為他太過仁義了,仁義到連敵人都尊敬他。

這些也許有誇張成分,但史書從不為其他帝王做這樣的描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仁宗之“仁”必是出類拔萃的,到了一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

雖然他沒有開疆破土決戰於兩軍陣前的勇略,也沒用厲兵秣馬收復燕雲的雄心。

而且也可能有些柔弱,不夠決斷,但作為守成之主,他能夠克己、勤儉、納諫,所用之人也以中上水平居多,特別是作為一個致力於百姓安居樂業的皇帝,恪守祖宗國策,仁德治國,仁宗稱“仁”,當之無愧。

故此他的親歷其為,也才能保全宋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社稷,讓國內百姓生活的大多安居樂業,免於刀兵戰火,真的算得上是十分不錯了。

這也是宋朝帝王帝王的高明之處,雖然他們很多都是藝術家,並不擅長於治國,貪圖享樂,可是卻能奉守祖宗國策,以此來治理國家,延綿國祚,不至於短命而亡。

雖然其他的朝代也有國策,但後代都並沒有好好遵守,或者說,該遵守的沒有遵守,不該遵守的卻偏要死腦筋的遵守,才引發了朝代的滅亡,不得不說,令人唏噓不已。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國策,還絞盡腦汁的專門寫出了一部《皇明祖訓》,用來約束後世子孫按照他的想法來治國。

可結果呢?

抱歉,並不如意,如果說宋朝的皇帝是藝術家太多,那麼明代的皇帝就是奇葩太多,各有各的想法,勞模,戰爭狂,戀母控,修仙者,財迷,木匠等等等,祖訓幾乎成了擺設。

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條祖訓,朱元璋曾在皇宮內豎立一塊鐵牌,上書“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還特別定下了規矩“內宦不得識字”。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朱元璋有感於漢、唐的宦官專權而制定的祖訓。

可這一國策在他死後也就是親手帶大的孫子建文帝堅持執行了四年後,到燕王朱棣奪位便基本被無視了。

因為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得到了包括南京皇宮在內裡裡外外太多太監們的支援了,相當一部分太監在朱棣的上位過程中立有大功,比如七下西洋的鄭和在靖難之役中就立有軍功。

所以從朱棣朝開始,太監就有極大的權勢了,可以出外監軍,還出現了像鄭和一樣的掌握著數萬水師縱橫南洋。

也是在朱棣時期,出現了東廠這樣的由太監掌管的特務機構,太監集團從此走向大明朝的政治舞臺,太祖祖訓幾乎被無視。

當然,朱棣還算比較像朱元璋,精力旺盛,治國能力也比較強,大事小事基本上一把抓,並沒有如何重用太監。

可到了他的孫子明宣宗開始,就不行了,畢竟皇帝也是人,不是鐵人,沒那麼猛了,已經無法獨立處理龐大的事務,除更多的依靠內閣處理政務外,還公然打破朱元璋制定的“內宦不得識字”的祖訓,在皇宮中設立“內書堂”,收容十歲以下小太監數百人,讓飽學的翰林院學士當這些小太監們的老師,教他們學習儒家經典,對太監進行文化教育。

等這些小太監們學成後就可以幫助皇帝處理政務,這就為太監干政埋下了隱患啊。

至此,因為有皇帝的大力培養,此後明朝的太監大多都通文墨,曉古今,文化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明宣宗設立的“內書堂”也成為定製延續下來,直到明亡。

從此,朱家後代皇帝們為了不用事必躬親,輕易的就敲碎了朱元璋嚴厲禁止的太監不得干政的祖訓,自己定了一套更方便的規則。

太監集團得到了皇權的支援並走上政治舞臺後,可隨著朱家皇帝一個比一個怠政,煉丹的煉丹,斂財的斂財,做木工的做木工,太監們可謂是如魚得水,他們掌握著幫助皇帝批奏摺的權力,掌握著京城內御林軍的統轄權,還掌握著高於錦衣衛的特務機構。

因此終明一朝,太監的權力和對皇帝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內閣輔臣,先後出現了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一批能影響到天下大勢的權監。

他們對於明朝政治局勢的影響深入到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數太監都不是什麼好鳥,禍國殃民,搞的民不聊生,其中佼佼者有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權勢滔天,堪比皇帝,折騰的明朝差點老早就嗝屁。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娘子又暗戳戳換人設 三國之楚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