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但卻一時間想不出來,他說道:“君侯,而今參奏你的奏本,也有不少……”
“我家君侯為國為民,有何劣跡?總被人參奏?御史臺都是一群不辨忠奸、不明好壞的蠢貨嗎?”劉芸杏目含怒,聲色俱厲。
老公被削了兩千戶,就開始哭;老公的封戶一下暴漲到了七千戶,我就膨脹。
邊上的大長秋都忍不住用一種別樣的眼神打量了幾下劉芸,心中默默的感嘆了一句:公主這是真性情啊!
司馬遷一愣,拱手道:“公主所言甚是,些許御史,本就不辨忠奸,不清陰陽黑白……”
“司馬遷,這些都彈劾我什麼?”李歡打斷了司馬遷的話,劉芸這種小女人特有的反應,倒也正常;自己夫君被人汙衊,反駁兩句怎麼了?要是自己夫君都被人潑髒水,還不說話,那不是大智慧,就是真笨蛋。
李歡自個兒向著,除了劉陵臉滾豆腐那件事情外,應該是沒別的了吧?
“君侯可還記得,趙巧兒之事乎?”司馬遷言語踟躕。
“趙巧兒?”李歡坐直了身子:“趙巧兒有什麼問題?她只是個苦命的女人,倒在了黎明即起的時候罷了。”
“君侯回來之後,長安日報名人篇上,對於趙巧兒一事,大加報道,惹得許多人心生不快,認為這是有意在放大邊境上被擄走百姓的事情,故意諷刺朝廷官員……”司馬遷說著說著,自個兒都忍不住搖頭了。
李歡面色冷冽:“母后沒有在大漢日報上刊發趙巧兒一事,就已經是給這些庸才們最大的臉面了,長安日報本就只是小範圍刊發,他們就受不了了?覺得臉上很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漢日報在全國範圍內刊發,長安日報,只是關中範圍刊發;這段時間阿嬌已經摸索出來了一些規律;前者多以朝廷政令為主,作為全國性刊發,後者則以關內大小事務為主。
李歡的本意,就應該在大漢日報上刊發,撕下這些卑劣者的遮羞布,阿嬌斟酌後,還是選擇在長安日報上刊登此事,只是小範圍的讓這些庸碌無為的官員們丟丟臉,也好激勵大漢的熱血男兒,為國出力。
司馬遷感嘆道:“遮羞布好撕,可惱羞成怒後的這些人,不好對付……”
“再多也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李歡頗不在意:“我不日就要前往安陽縣修建祖宅,著手準備一種新型建築材料,你手裡若是沒什麼要緊的事情,可否與我同行,將這般材料,也如實記錄下來?”
司馬遷激動不已:“此番事情,便已經是大事,餘者,無外乎是河南地之戰的記錄罷了,其餘刀筆吏,也堪一用的。”
“那就與我同行,這種新型建築材料,或許能改變我們這個時代。”李歡眼裡閃爍著精芒,古代建築很好看,但是他也更希望看到自己的祖宅,能修建成為現代風格。
鋼筋水泥的建築,本不屬於這個時代,但總該留下點難題給後世的考古學家吧?
“自當相隨!”司馬遷肅穆無比。
有些時候,他真是看不上李歡,可有些時候,他又把李歡當作神明一樣對待。
司馬遷連飯都沒吃,就懷著激動的心情走了……
“阿郎,真有什麼新型建築材料?”劉芸好奇的追問起來。
李歡點頭道:“有,而且製作簡單……”他覺得自己也只能製作出來最簡易的水泥,但就算是這樣,也能對這個世界產生很大的改變了。
尤其是練兵的校場上,李歡真是看得頭皮發麻;之前霍去病練兵的土坑,都被軍卒們身上的鎧甲磨成了土坡。
曹襄這種掉進去就出不來的人,都能順著土坡往外爬出來了。
騎兵訓練的校場,將士人馬每天下來幾乎和挖煤的沒啥區別了。
步軍的更是如此……
校場之上,一旦下雨,就泥濘不堪,不可入目。
而且,水泥紅磚的建築,用來修建房屋,速度真的是太快了,這一點比木質建築便宜,也比土基塊兒的建築更快。
朝廷下令移民十萬往河南地去,入冬之前,就得把這些人安頓下去,如果這個辦法能推廣到河南地,就可以讓許多百姓冬天到來的時候,不至於在草窩棚裡邊瑟瑟發抖。
至於美觀?李歡就沒想那麼多,漢帝國的時代,普通的百姓真的像是畜生一樣求活,這些辦法只要能讓這些人多感到一絲溫暖,李歡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劉芸興奮道:“難怪阿郎要讓太史令跟著去……想來,我日後得多多給太史令一些和色才是……”
“你可別給他送財物,他不吃這一套。”李歡無奈的伸手捏了捏劉芸的挺俏的鼻子:“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他這樣能堅持本心的史官,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
喜歡從西漢開始擺爛請大家收藏:()從西漢開始擺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