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父與王氏和離的事並沒有在金家掀起什麼波瀾, 或許從她寧願去紀府當奴才也不願意留下來那天,大家內心深處便已有了預感, 所以事情發生後, 沒有人受到影響,依舊有條不紊的做著自己的事。
金家的生活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為了掙錢,金枝每日裡忙得暈頭轉向, 絲毫體會不到時間的流逝。
日子一天天過去, 當她回過神來時,已是次年的四月, 距離宋清幽的婚事不過一個月的時間。
金家的小面攤生意興隆, 金枝掙得盆滿缽滿, 宋清幽的嫁妝也準備妥當, 就等著她成親那一天。
面攤那邊,因為宋清幽婚期在即,金枝已經沒讓她去幫忙了, 只剩下她與金石二人,每天都忙得暈頭轉向。
這一天,好不容易她與金石送走了最後一波客人,正準備收攤的時候, 便見幾輛豪華的大馬車從不遠處緩緩駛來, 這隊伍頗為壯大,普一出現,便吸引了整條街所有人的目光。
金枝原本以為他們不過是路過, 正想隨著人群看個熱鬧,卻不想那些馬車竟停在了她的攤前,不多時,車內陸續走下幾位她熟悉的面孔。
李瑾銘與沈維便在其中,金枝甚至看到了紀香未來的第二任丈夫,五皇子李瑾煜,未來的皇帝。
說起來,京裡如今的情形,也與金枝記憶中不太一樣了。
當今聖上一共有九個兒子,其中四個或因早夭、或因戰亂,皆早早身亡。
如今倖存於世的,共有五位皇子,分別是大皇子,也就是如今深得人心的太子李瑾承;四皇子,在戰亂中傷了腿腳、無緣皇位的李瑾榮;五皇子,面上冷淡實則野心勃勃的李瑾煜;七皇子,個性跳脫追求中庸的李瑾諾;以及九皇子李瑾銘。
其實金枝的記憶裡,太子李瑾承應該也是身亡之人,紀香回府之時,便應是他的國喪。
但是現在,太子竟然活得好好的,朝堂的局勢也因他的存在,頓時與昔日截然不同。
當然,這些金枝並不關心,她只要知道,太子活著,於她,於李瑾銘都是好事,便足夠了。至於餘下的影響,她暫時想不明白,便只能留待以後慢慢琢磨。
此時,她便見著一位位身著錦衣華服的公子、少爺,甚至殿下,從馬車中走了下來,並且他們走動的方向,分明是她的面攤。
金枝最後一點兒幻想被打破,原來他們並不只是恰巧停在這裡,是真的要來光顧她的面攤。
連李瑾銘和沈維都在這裡,可以想見,這是一群身份多麼不凡的人。
換做旁人或許會覺得這是一個機遇,熱情熨帖地主動接待他們。
但是金枝對除了李瑾銘外的主子這類人物,總有一種心理上的不適。
在她的印象裡,他們喜怒無常,隨便一點兒小錯,甚至連錯都算不上,都有可能為她招致無端的災難,金枝一點兒也不想接待他們。
可惜她這樣的念想註定落空。
她看到少爺下車後快速朝她掃過的一眼,原本想打個招呼的,但李瑾銘很快便不再看她。
金枝以為他不想讓旁人知道兩人的聯系,便默默將話語嚥了回去。
李瑾銘今天是死皮賴臉跟著他的太子兄長一起出來巡查京城,體驗民生的,能來看金枝一眼便已經不錯了,哪敢在諸多兄長的眼皮子底下,就這麼興沖沖地跑去找她。
今日他的兄長們上學時,學到治民安世之道,正巧皇上與太子前來視察他們的功課,太子便提議帶幾位弟弟出宮巡視,讓大家親眼去看看平民的生活。
聖上準了,李瑾銘第一個響應,雖然這其實跟他並沒有半文錢的關系。
他由於年紀與幾位兄長相差較大,課程並不一樣,太子提議的弟弟們裡,並不包含他。
李嚴更是直說:“九兒你跟著去參合作甚?民生就由著你的哥哥們去體驗好了,你只管在這宮中享受他們為你帶來的繁華盛世便夠了!”
言語間對小兒子的偏愛可見一斑。
可惜李瑾銘在太子提議時腦海中便閃過一個念頭,他覺得自己可以趁兄長們巡查京城之時,忽悠他們一起去金枝的面攤,這樣他既能與金枝相見,還能為金枝招攬生意,兩全其美,金枝一定會很高興。
李瑾銘打定主意,因此,李嚴便是說得再動聽,他也絲毫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