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娓娓道來,繪聲繪色,言辭文雅,用語考究,全然不似草木愚夫之輩。
一個鄉民尚且如此,文城之稱,顯見並非浪得虛名。
老鄉說完,又問了一句:“兩位遠客,可是前來弔唁?”
顧念搖搖頭,指著雁行雲說:“他是除念師,來這裡出差。”
老鄉有些驚訝:“這位年輕後生,原來是位大師?鄙人方才還解釋紅棺之意,班門弄斧,慚愧慚愧。大師既然來了,快請進去吧,否則趙老太爺不知何時才能落棺。”
雁行雲早年曾來過這裡,自然知曉紅棺的來歷,不光是他,黔城分會的除念師應該都知道。
印城的地勢形狀方位走向,在風水之中可謂是差到了極點,除念師在見習期間,師長几乎都會以此作為教材詳細說明。
畢竟,天生的陰城鬼域,並不是那麼容易見到。
但凡出現這種地方,多半是陰風慘慘,寸草不生,天絕地滅之所,更別說形成一座人丁興旺的城鎮。
不知古時是哪位高人路過此地,在南山遍植老槐,槐樹聚走鬼氣,以鬼制鬼,讓這座小城“活”了過來。
後來紅棺的主人,那個故弄玄虛的倒黴狀元,受鄉民祭拜祈願,終成神守,護住這方山水,才有今日之景。
這在堪輿風水的歷史上,是為數不多的奇蹟之一。
人可化神,亦能變鬼,其間造化,只存於心。
雁行雲禮貌的與老鄉道別,跟顧念向堂屋走去。
還沒進屋,已經有一個青年迎了出來:“請問您是哪位?”
“我是黔城分會的除念師,雁行雲。”
雁行雲並不忌諱別人知道他的姓,因為他本來就是孤兒,姓也是隨了撿到他的孤兒院院長,毫無秘密可言。
“快請進。”青年引了兩人進屋坐下,隨即一個少女從裡屋端來兩杯茶,遞給他們。
雁行雲環顧四周,問:“老人家不肯走?”
堂屋已佈置成靈堂,懸掛紅色幕布,顯然是白喜仙逝。
花圈上的鮮花已經蔫了,說明停棺已經有了一段時間。
青年無奈的點點頭,開始說明情況。
他叫趙亦明,棺中之人是他的曾祖父,已有一百零七歲,五天前剛剛去世,因為是百歲而逝,在當地算是喜事,不能哭喪。
按照習俗停棺三日之後,便要抬去南山埋葬。
但不知為何,棺木總是無法順利到達。
要不就是出門之時卡在門上,要不就是抬棺之人摔倒,前一次強行拆門抬出,棺蓋竟然自動移開了,要知道,棺蓋可是已經用棺釘封住了的。
家裡人心知情況有異,急忙聯絡了除念師協會。
去世五天,還來得及。
雁行雲取香點燃,三拜之後插入香爐中,才伸指在棺木上寫字。
“問”字訣穿過棺木,鑽入紅棺之中。
喜歡除念師雁行雲請大家收藏:()除念師雁行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