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上當受騙了 元安二十五年冬
朱雀大街的上空飄滿了血腥氣, 連帶著皇城天際一角也逐漸暗了下來,陰雲翻滾,似被墨色浸透。
帝君靜靜站在宮牆上方, 無意識摩挲著自己手上的九龍玉扳指,以他的視角是看不見遠處朱雀大街上的慘狀的,只能看見一群烏鴉盤踞著不肯離去, 聽不出情緒的問道:
“看來死了不少人,是誰動的手,褚家?還是涼王?”
一名中年男子跪在帝君腳邊恭敬答話:“回陛下,是涼王,他親手射殺了突厥副汗骨咄祿。”
帝君聞言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笑了一聲,指著黑壓壓的天色問他:“你看這風雲變幻無常, 像不像天下大勢,當年前朝皇帝昏庸無道, 於是被我們楚家祖宗得了天下,據史書記載, 當時彷彿也是這樣一個詭譎的天氣,恐怕江山又要易主了。”
那名中年男子聞言嚇得臉色一白:“陛下千秋萬代,江山怎會易主?!”
帝君卻長長吐出一口氣, 似是感慨的道:“天命昭昭, 國祚興衰,本就是尋常事,前朝皇帝德行不端,於是上天派楚家取代了他們,當有一天一個比朕更有魄力的君王出現時,朕也會被他所取代。”
他語罷淡淡擺手:“去吧, 召文武百官來大殿議事,朕有要事宣佈。”
今日公主和親被阻,突厥使臣被當街斬殺,大臣們早就坐不住了,要知道前方戰事未明,此舉很有可能造成突厥借機興兵發難,稍有不慎西陵便有傾覆之憂。
顧不得陰雲密佈的天氣,文武百官紛紛備馬進宮,當他們穿過宮門抵達玄華殿外間的時候,只見一道驚雷閃過天際,整座皇城瞬間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禦林軍將那五百突厥人的屍體整整齊齊擺放在大殿外間,雨水混合著鮮血在地上蜿蜒流淌,就像一條條猩紅色的蛇。
右相穆遷見狀搖搖頭,長嘆一口氣步入殿內;禦史大夫視若無睹,大步經過那些屍體;鎮國公褚烈面無表情在殿門前卸了儀劍,彷彿已經做好了承受帝君怒火的準備;大儒顏鏡良在幾名年輕官員的攙扶下顫顫巍巍步上階梯,身上緋色的官袍已經被大雨淋濕。
等他們分成兩隊依次進殿,這才發現大殿中間不知何時跪著一名身穿華美王袍的年輕男子,而身後一左一右分別跪著定國公世子聞人熹、鎮國公世子褚淵亭,再其後便是臉色倉惶苦逼的段嘯吟。
今日褚家阻攔公主和親在先,涼王私自調動軍隊截殺突厥人在後,陛下倘若雷霆震怒,褚家少不了一個欺君罔上之罪,就連定國公世子也逃脫不了幹系,至於涼王嘛……
楚家雖然沒有殺兒子的先例,但有誠王“珠玉在前”,只怕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楚陵淡淡闔目,神色淡然地跪在殿中,對周遭各式探究的目光視若無睹,直到聽見一聲獨屬於太監的尖細嗓音響起,這才緩緩睜開雙眼。
“陛下駕到——!”
剛才還竊竊私語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朝臣們眼見帝君從龍屏後方走出坐上高位,連忙整肅衣冠叩首下跪:“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帝君恍若並未看見跪在大殿中間的楚陵等人,聲音難辨喜怒,冕旒上的玉珠遮住了他的眉眼,晃動時發出一陣輕響。
凡有大事,那些禦史大夫都是最不怕死的一群人。
旁人只見禦史康又安忽然踏出一步,上奏彈劾:“啟稟陛下,今日乃是懷柔公主出嫁的大喜之日,臣卻聽聞褚家在朱雀大街率眾阻攔鸞駕在先,縱容部下行刺突厥使臣在後,以致兩方人馬交惡,血濺皇城!”
“史書有言,擅殺使臣,等同宣戰,此舉有壞兩國和氣,挑動邊境之亂,如今褚氏擅專跋扈,雖貴為皇後母族,卻不可輕饒,懇請陛下嚴加懲治,以安萬民之心!”
禦史康又安,他當初奉命在城外賑災之時多得楚陵相助,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他言談間選擇性忽略了這個將骨咄祿斬殺的最大“禍首”。
朝堂是一個偌大的人際關系場,關鍵時刻不僅要看陛下的態度,更要看文武百官的態度,楚陵的人緣明顯不錯,緊隨其後出列的幾名禦史都沒怎麼彈劾他,紛紛把火力對準了囂張跋扈的褚家。
褚烈面不改色承受著眾人的攻訐,蒼老的脊背挺得筆直,盡管兩鬢斑白叢生,依稀還是當年那個叱吒疆場的將軍。
他今天本就打算把事情獨自攬下來,是斬首示眾還是流放嶺南都無所謂,只要保住了妹妹唯一的女兒不必遠嫁,他就不算白白犧牲,只是蒼老的目光落在大殿中間那抹筆挺的身影時,控制不住浮現出了一抹複雜的情緒。
褚烈一向是有些看不起這個“外甥”的,手無縛雞之力就算了,還天生一副病弱的身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