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喜歡這樣的安靜。
一如他喜歡坐在午後落日的陽光裡傾聽。
風吹動浮草搖曳時。
光影裡,卻彷彿時間被定格在某一瞬間。
一動不動。
靜和動彷彿天成的一對矛盾體,但是在此刻卻如此完美地聚合。造物主似乎並不是因為生和死的對立就讓這樣的美好消散在雲端。
而是賦予了它們另一種共生的方式。
筆尖劃過紙面時。
期末考試如約而至。
這一次考試對於林濤來說有著跟其中考試迥然不同的意義,馬俊的讓位讓林濤輕而易舉地就得到了6中一哥的地位,既為王者,那就做到最好。
更重要的是。
這一次考試結束,6中高二文科班就極有可能會確定最後的種子選手,這無疑是在向高考發起最後的衝刺前所做的最後一輪測試。
種子選手。
顧名思義,就是在每一個班級裡確定具備參與全市乃至全省競爭潛力和實力的學生加以重點培養。
這樣的培養當然不會明目張膽地提出來,但是潛移默化的一些東西也斷然不會為人所察覺。
事實上林濤曾經也是在從6中畢業很久之後才知道這些東西,結果自然也不言而喻。
凡是能夠在分班後的第一個學期期末中確定為種子選手的學生,多半在將來的高考中也會出類拔萃。
這樣的機率自然不會是百分之百,但是無疑高達百分之九十的機率仍然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學生。
林濤也清楚。
有些東西並不會因為自己跨越了時空就會發生改變甚至消失,他不是逆來順受,但是如果試圖跟歷史的洪流相向而行,那無疑也與螳臂當車沒有什麼區別。
既然不能反抗。
那就改變自己。
一堂150分鐘的考試剛剛進行到一半。
負責監考的那位年輕老師已經在林濤的身邊走了來來回回十餘次,林濤並沒有抬頭去關注他臉上的表情究竟是怎樣的一副模樣。
而是埋頭專心對付出題人的心思。
有人說過。
面對面地看一張試卷的時候,大體上跟出題人面對面是沒有區別的,這是一次被刻印在試卷上的博弈。
記憶能力;
理解能力;